很多人都說,要有一技之長,才不會被社會淘汰,但隨著時代進步,現在有更多人當起斜槓,連大學也應對趨勢,開出更不一樣的課程。
攝影棚裡,非傳播院所學生坐上主播台,流利地播報新聞,學校打破傳統科系框架,培育第二專長。
世新大學副校長 楊盛昱:「在英語的專業基礎上,能夠加入一些傳播的技巧,讓學生、家長、社會,對我們(英語暨傳播應用學系)產生一定的認同,產生一定的期待。」
科技不斷改變商業模式,未來職場需求,從「一技之長」,正逐漸轉向「斜槓能力」,大學教育方針也隨之「跨領域」突圍應變。
真理大學理財與稅務規劃系主任 吳宏明:「各位同學,有沒有人不喜歡財富自由,請舉手一下。」
原本專精培養政府財稅人才的科系,跨進個人理財、企業投資,聚焦變化中的社會趨勢。
真理大學教務長 林志斌:「調查我們畢業生的出路,我們的學生大部分是在民營企業工作,他(學生)必須能夠幫我們的企業進行稅務規畫、理財、投資、節稅。」
稅務系所跳脫單一專業的思維,近7年掀起風潮。104至110學年度,共有81個科系調整名稱,有的延伸跨領域範圍,像是稅務系跨理財,英語系擴及傳播應用,傳播管理系探索新媒體,貿易系研究國際企業和經營,或是加入智慧網路、大數據、科學、數位等趨勢關鍵字,企圖在少子化的教育環境裡找出路;不過,調動名稱的背後,跨域學習的有效關鍵是什麼?
世新英語暨傳播應用系主任 王毓芝:「(校系更名前)檢視老師們的相關課程,發現你也用多媒體、多媒體翻譯、英文文法與多媒體應用,文法藉由報紙,藉由報紙來討論,相關的跟文學作品之間的一些討論,這些不都已經是傳播了嗎?」
從個別老師改變授課方式做起,擴及系所課程,同時,引進跨域師資和領導者,再聘請業師追趕產業動態,缺一不可。
然而,大學的教育方針,緊追就業市場的「斜槓」需求,不免引發「高等教育商品化」的反思,學校怎麼看?
世新大學副校長 楊盛昱:「招生不是生意,招生是我們希望能夠用特色辦學,招到更多來這裡有目的性地,學到他自己該學習、想學習,跟有用的這些知識跟科學(的學生)。」
用心覺察自己的特質,加上校方開拓跨域課程,有助不同特質的學生發現自我能力。
真理大學學生 嚴冠博:「我也有想過去私部門做會計師,去做記帳士。」
真理大學學生 林建昌:「(知道)投資理財的重要性,更知道之後可以往哪方面去發展。」
真理大學理財與稅務規劃系主任 吳宏明:「有些人就是不喜歡考試(考證照),可是他就是動手做很厲害,譬如說他拍個影片,然後就很多人按讚。(當YouTuber開課)你們如果來投資股票的時候,要注意到哪些東西呢,其實這東西(跨領域能力)我覺得是多元的。」
大四畢業展會場,論文組學生不上主播檯播新聞,卻用流利的英語發表研究論文,深獲老師讚許。學校、學生雙方成功跨域突圍的關鍵,仰賴資源整合夠不夠扎實,學生是否勇於探索,彼此善用不同視角,找到專屬的發展舞臺。
採訪撰稿:陳宏立
攝影剪輯:謝啟泉

一技之長.斜槓更強 高教跨領域創生機
大愛全球新聞
2022-02-20 12:22
ShareBa推薦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