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楊芷晴/新竹報導】當眼球中的水晶體變得混濁,小心白內障已悄悄找上你!白內障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然而,有乾眼症的白內障患者在手術前更需謹慎,眼科醫師提醒,乾眼症會影響術前檢查的準確性,進而影響散光矯正的精準度,並增加術後發生「乾眼風暴」的風險。
乾眼風暴影響白內障手術恢復 術前治療至關重要
竹北大學眼科院長何奕瑢指出,淚膜是覆蓋眼球前方表面像「隱形眼鏡」般的薄膜,由內而外可分為黏液層、淚液層和油脂層,形成多層保護機制。然而,乾眼症患者的淚膜容易破裂或不完整,這會影響白內障的術前檢查,使得散光、角膜曲度等測量數據不精確,進而影響人工水晶體度數的計算,降低術後視覺品質。
對於有乾眼的白內障患者,手術後傷口修復需要濕潤的環境,若眼睛過於乾澀,則容易引發不適,甚至增加感染發炎風險。在臨床上,約有1/3乾眼患者在進行白內障手術前並未察覺自己有乾眼症,也因術前未接受適當治療,進一步引發乾眼風暴。
何奕瑢院長解釋,乾眼風暴會導致視力驟降、模糊和眼睛疼痛。因為乾眼使得眼球表面破皮,進而影響術後視力恢復。何醫師表示,自己曾收治1位白內障手術後視力達1.0的患者,卻因嚴重乾眼導致角膜破皮而不自知,最終視力驟降至0.1,所幸透過脈衝光和強效抗發炎藥物等高階治療,視力才得以恢復。
何奕瑢院長強調,乾眼症是一種慢性病,並非因白內障手術引發,許多人往往忽視這個問題。因此,病患在白內障手術前應進行完整評估,確認是否有潛在性的乾眼症,並根據檢查結果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以改善淚膜狀況;而對於因瞼板腺功能障礙引起的乾眼,可採新型的「脈衝光」治療方式,幫助疏通堵塞的瞼板腺,改善淚液穩定性,減少眼睛的乾澀不適。
▲白內障手術中植入適合的人工水晶體,是手術後視力滿意度的關鍵之一。(攝影/林志遠)
白內障手術視力恢復關鍵!選對人工水晶體 重拾清晰視野
白內障手術中植入適合的人工水晶體是影響手術後視力滿意度的關鍵之一。何奕瑢院長表示,人工水晶體的種類繁多,從健保到自費皆有,並根據功能需求可分為單焦點、多焦點和延焦段人工水晶體,可依患者需求改善近視、老花或散光等視力問題。
單焦點看遠處清楚,但看近距離仍需配戴老花眼鏡;多焦點則能同時改善遠中近距離視力問題,逾9成患者術後不需配戴老花眼鏡;而延焦段採用新型的光學設計,模擬自然水晶體狀態,不僅適合遠處看風景、開車,也能應對中距離如看電腦、做家事、打麻將或彈琴,但看書報、手機等近距離活動時,則需老花眼鏡輔助。
何奕瑢院長進一步分析,人工水晶體並非愈貴愈好,應依照個人視力需求、生活模式及工作方式來選擇,例如,長時間使用電腦的工程師或大學教授對遠近距離的需求較高,則可選擇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而退休年長者通常日常活動較為單純,對視力需求較低,可依生活及用眼需求做選擇。也因不同族群各有合適的人工水晶選擇,關鍵在於完整的術前檢查,並與醫師充分討論,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案。
乾眼症別輕忽!保濕潤眼多管齊下 嚴重則需進階治療
何奕瑢院長提醒,當眼睛感覺乾澀時,可能已伴隨發炎反應,乾眼患者更應選擇適合且較保濕的人工淚液,定期補充滋潤眼睛;若乾眼問題因油脂分泌不良引起,洗澡時可用溫熱毛巾熱敷眼睛,或睡眠時戴上熱敷眼罩,來改善表層油脂分泌。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出現瞼板腺深層阻塞,仍需接受進階治療才能改善,療程後也建議定期回診追蹤有助恢復。
# 首圖攝影/林志遠
更多NOW健康報導
▸2025報稅新制上路! 留意「報稅時間」延長至6月30日
▸經常後腳跟痛? 復健科醫師教你7招緩解足底筋膜疼痛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