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已連續多年高居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其中三陰性乳癌(TNBC)被稱為「乳癌最惡性殺手」,復發率高且治療選項非常有限。近期研究顯示,日常飲食習慣與乳癌發展存在密切關聯。
營養師呂美寶引用美國康乃爾大學發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指出,含有高量Omega-6亞麻油酸的油品,如大豆沙拉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可能促進三陰性乳癌細胞的快速擴張。這些油品中的Omega-6亞麻油酸能被三陰性乳癌細胞直接感知與利用,進而促進腫瘤的快速擴張。
另一項刊登於《Immunity》的研究顯示,三陰性乳癌會釋放一種叫做花生四烯酸(AA)的脂肪酸,重新編程免疫細胞,使這些免疫細胞不但不攻擊腫瘤,反而協助腫瘤逃避治療。這意味著過量攝取Omega-6亞麻油酸,不僅加速腫瘤生長,也可能削弱免疫治療效果。
為降低乳癌風險,呂美寶提出四點飲食建議:
1. 避免過量攝取Omega-6;
2. 減少加工食品與油炸食物;
3. 增加Omega-3脂肪酸來源;
4. 癌症患者應在醫師與營養師指導下調整飲食。
除了飲食習慣,及時發現乳癌症狀也至關重要。乳房外科醫師韓馨如提醒,乳頭分泌物對女性來說並不少見,但如果是單側分泌且出現血色、深黑或暗褐色,更可能與乳房病症有關,最好就醫檢查。
乳頭分泌物需要警惕的情況包括:
1. 伴隨乳房腫痛;
2. 分泌物顏色異常(血紅色、深黑色或暗褐色);
3. 分泌物只出現在單側乳頭且流量明顯、持續時間長。
這些症狀可能與乳管內腫瘤有關,也可能是泌乳激素調節異常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乳房外觀沒有明顯變化、也沒有觸摸到腫塊,都不應輕忽乳頭分泌物的警訊。韓馨如醫師指出,較常見的乳突瘤雖多數為良性,但仍有約一成機率是惡性腫瘤,需進一步檢查與處理。
為了提高乳癌早期發現率,衛福部宣布2025年起,擴大乳房X光攝影檢查補助對象至40至74歲婦女,每兩年可接受1次免費乳房攝影。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早期乳癌(第0至第2期)五年存活率超過九成,甚至高達99%,但若延誤就醫至晚期,五年存活率僅剩約四成。
專家呼籲,無論是否有乳癌家族史,只要符合年齡條件,就應定期接受乳房攝影檢查。同時,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注意乳房異常症狀,並及時就醫檢查,都是預防乳癌的重要步驟。透過這些措施,我們可以更好地守護女性健康,降低乳癌帶來的威脅。
本文由《品觀點》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