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12日在白宮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同意「全面開放市場」,引發外界關注。學者分析,這應該是川普談判策略的說詞,雖然中國目前確實是朝著開放市場的方向前進,但基於國安理由,像數位科技和電信產業,恐怕就很難對外開放,想要中國全面開放市場,可能性很低。
中國同意全面開放市場?引發質疑
就在美中在瑞士日內瓦完成首輪的關稅談判後,川普12日隨即舉行記者會,指稱中國同意全面開放市場,甚至認為,這對美中双方都有益,也有利於「統一與和平」,引發外界議論。不過,由於中方並未對外否認或證實此項說法,因此也讓外界質疑其真實性!
劉孟俊:川普慣用誇大的談判說詞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長劉孟俊就認為,這根本就是川普談判策略的說詞,目的就是要藉此向其他談判的國家施壓而已。
他說:『川普講話向來比較誇張嘛,然後他當然也要凸顯出來,有幾個可能是一個談判策略啦,因為講說連中國這樣子市場的低度開放,或者對美國裡面是有更多的一些競爭壓力的(國家),他竟然都是願意屈服美國的一些談判的壓力,這樣子的話,就是可能是給其他的談判的貿易夥伴,你講說你可以,看連中國都願意開放了,你其他國家就應該更follow美國的一些要求。』
全面開放中國市場?部分產業涉及國安不可能
然而,中國是否真的可能全面開放市場?劉孟俊分析,中國市場的開放必須要分產類別討論,像農業及能源貿易是中國有急切需要的領域,而且政治敏感性低,因此開放的可能性就很高,另外像製造業則可能還要細分是哪一個項目,一旦涉及到核心技術,中國也會有所保留。
至於金融服務及教育、醫療產業,劉孟俊認為,應該屬於低度開放,但在數位科技及電信業方面,中國基於國安理由,幾乎不太可能開放。
他說:『因為中國向來是強調意識形態嘛。要維穩嘛。然後跟他的政治有高度敏感性的這一塊裡面,幾乎是有限度開放,甚至不開放,因為中國現在有國安考量,資訊移轉的問題,這樣子的話,我覺得對於美國電信跟數位科技的開放,幾乎是不太可能的。』
開放數位科技市場 恐釀社會重大衝擊
劉孟俊進一步解釋,過去中國透過在數位科技的壟斷,培養出了像阿里巴巴、微信、美團等數位科技的巨頭,因此很難想像中國會開放谷歌、Amazon到中國數位市場,和這些巨頭競爭。而且基於社會控制,中國更不可能開放這塊市場,否則很可能對中國社會造成重大衝擊。
他說:『你想說那個數位科技裡面,中國是不是向來有所謂的數位長城嘛,你這幾乎來講說,你沒有翻牆是看不到國外的新聞,或者是看不到所謂的世界上的資訊,因為這些資訊,對於中國而言,它是有過濾或者調整過,符合它的黨國意識形態,我覺得中國開放起來的話,對於國內會造成相當大的衝擊,尤其是在新聞媒體這一塊更是如此。』
搶救中國經濟 中國確有意開放市場
而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占璽則觀察到,其實中國近3年來已經逐向朝開放市場的方向發展,因此在許多行政審查和投資限制上,確實已開始鬆動,目的就是要能吸引外資到中國市場,為目前低迷的中國經濟注入活水。
資金外逃或不願進入中國市場 多受限國安障礙
不過,在他看來,許多中國資金的外逃,或是外資根本不願進入中國市場,主要原因並不是中國對投資有所限制,反而是過於嚴格的國家安全管制政策。而中國對這些有疑慮的外企,絕不會明文「卡」你,而是在實際的市場運作過程當中,讓外企面對很多法規以外的非正式限制,甚至對外商個人進行干擾或逮捕,這些都很難在貿易談判中呈現。也就是,即使看似市場拿掉了許多貿易障礙,但事實上,外企仍在層層的桎梏之中。
他說:『我們對中國的瞭解,其實除了這種明文規範的審查或是限制之外,他們還有很多其他的相應的做法,比如說當然一部分其實是用國家安全的理由,像Google這樣子的網路服務商,其實中國可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在貿易法規之外的限制措施,或者其實就是順勢做一些安全上的要求。』
中國全面開放市場 短期內難實現
總而言之,中國經濟結構與政治考量使其難以迅速實現全面開放,未來美中的談判進展將取決於雙方在關稅、稀土、芬太尼等議題上的妥協空間,以及中國是否願意在國內壓力下做出結構性讓步,否則雙方的談判恐怕仍將陷入膠著。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美中互降關稅 學者:降幅超預期、各取所需
儘管廣被批評 美國支持的援助機構5月底加薩展開工作
重置兩國關係 南非總統下週訪美會晤川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