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頻頻祭出懲罰性關稅之際,中國在關稅議題上不僅強烈回擊誓言奉陪到底之外,習近平個人也運用「魅力攻勢」等軟實力外交,試圖塑造多邊聯盟抗衡美國經貿與軍事圍堵。
習近平春季頻頻外交出訪
截至2025年5月10日,根據最新公開資訊,習近平主席在2025年3月至5月期間,已在中國境內與外國會見8位各國元首(含國王與總統),其中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斯洛伐克總理菲佐、越南國家主席梁強、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易卜拉欣、柬埔寨國王諾羅敦·西哈莫尼、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期間習近平的戰略目的為何?習近平又如何操作台灣問題?
首先,習近平刻意選擇與非西方盟主軸的領導人互動(俄、委、柬、馬、塞),打造「全球南方聯盟」以及「去美元化陣營」。習近平在四月中至東協國家的出訪行程,包括越、馬、柬等都是「一帶一路」重點國家,有助深化「一帶一路2.0」的實質落地以及促使全球南方國家緊密合作,中國藉由地緣政治優勢進行國家結盟,此舉將進一步使得中美競逐影響力進一步碎片化。
再者,中國積極拉攏反美軸心國家意圖明顯。隨著中俄高峰會習近平與普京簽「加強中俄關係聯合聲明」交換逾20項雙邊合作文件,並且其他20國家領導人在紅場參加「勝利日閱兵式」,顯示習近平已經明確表態「中俄關係無上限」,也對俄烏戰爭中支持俄羅斯的立場釋放明確政治訊號,同時拉攏歐洲小國(如斯洛伐克)與邊緣國家(如委內瑞拉),更顯示習近平拉攏反美國家的積極態度與展現中國仍具「大國主場」能力。
習近平最新對台外交圍堵戰略
最後,習近平在這一波的外交操作中,仍不忘將台灣問題置入中國主導的敘事架構中。習近平週三(7日)投書俄羅斯媒體《俄羅斯報》,指《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都確認中國對台灣主權,並稱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的權威性不容挑戰。面對此一曲解,我國外交部強烈譴責表示,《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確認中華民國對台灣的主權,而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本尚不存在,何來所謂「都確認了中國對台灣的主權」。
然而,解讀習近平背後的對台戰略目的主要有四點,其一是國際法定義操作戰,習近平刻意忽略《開羅宣言》未具法律約束力,強化「台灣歸中國」的國際承認依據;其二是一中敘事強化,以歷史文件作「法理統一」論據;其三是聯合戰線操作,要求盟友「尊重歷史正義」;其四是法理統戰與認知作戰,強化台灣為日本戰敗國領土返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環。
綜言之,習近平2025年春季的密集會晤反映出中國有意在「美國壓制戰略下」強化自主大國外交路線,特別以中俄、全球南方與東南亞為三大支點。習近平的外交出擊,不僅具有國際戰略深度,試圖利用多方戰線同時處理國際結盟、聯俄抗美、孤立台灣等議題,為接下來的美中關稅談判增添更多籌碼,也再一次將台灣框限在中國設定的國際話語權當中。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美中貿易戰現轉機?川普暗示對中關稅降至80%
美對中國關稅 紐約郵報:將自145%降至50%~54%
美中首輪關稅談判登場 學者預警破裂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