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您是有淺眠症狀的人,可以嘗試睡前做一些冥想、瑜伽或者是腹式呼吸,讓大腦好好的放鬆,或者是白天消耗一定的活動量,避免小睡太久,這樣可以使得睡覺前可以累積足夠的疲憊感。醫師提醒晚上儘量減少電子設備螢幕造成的白藍光的暴露,以及營造一個安靜且沒有白藍光暴露的睡眠環境,那這樣也可以增加大家生理時鐘進入深睡的強度。如果你都嘗試了上面的這些調整,還是很淺眠,那可能要諮詢你的醫師,是不是有用一些藥物,或者是潛在的身心理的疾病,可能會造成你無法睡得沉。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睡眠品質不佳的病友,有一部分是以淺眠的形態來表現,可能會感受到睡眠品質不好、睡睡醒醒、容易做夢、早上醒來的時候也沒有睡飽,而會影響到白天的精神。事實上淺眠的原因,大腦過度警覺,例如說睡前煩惱事太多的人,會帶著一顆高速運轉的頭腦睡覺,肯定無法好好休息。」
律師陳盈如:「喂陳先生你的案件,剛已經向法院確認,這個宣判結果了,恭喜陳先生勝訴了,那等之後收到法院的判決,我再當面拿給您好好謝謝。」
案子一件接著一件擔任律師陳盈如,執業10多年,每天處理不完的案子經常要與客戶約見面諮詢,同時也是中山醫學大學兼任教師每周要忙於教學工作,平常不是在事務所就是在法院,或是校園工作壓力大還要照顧家庭,但最讓她困擾的是本身是屬於淺眠的人,很容易影響睡眠品質。
律師陳盈如:「每晚在睡前的時候,都必須要去推演擬定明天的訴訟策略以及細節,那使用大量的3C來蒐集資料,這個其實已經變成是律師的日常。那開始出現這個淺眠的現象,漸漸的導致失眠的這樣的一個狀態呢,我只能透過服用這樣的營養錠,然後呢在睡前呢播放一些音樂,然後培養自己固定的睡眠習慣,來提升自己的睡眠品質。」
成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呂宗樺:「那有淺眠症狀的人可以嘗試睡前做一些冥想、瑜伽或者是腹式呼吸,讓大腦好好的放鬆,或者是白天消耗一定的活動量,避免小睡太久,這樣可以使得睡覺前可以累積足夠的疲憊感。」
北榮情緒精準醫療中心主任/教授李正達:「隨著年齡的一個增長,很有可能我們身體的健康狀況也會開始走下坡,那開始有一些慢性病,那身體有一些不舒服的情況,那更不用講有一些藥物,也有可能會造成我們睡眠的不穩定。」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研究顯示,深睡期大概佔整個睡眠週期大約20%左右,不少人會利用腕錶記錄,發現自己的深層睡眠只有一個多小時,很擔心沒有足夠的放鬆。事實上,整個晚上的深層睡眠,大概就是佔1到2個小時。」
東元綜合醫院精神科主任楊錚宜:「很多人會在做夢做到一半的時候醒過來,那就誤以為自己整晚都在做夢,本來睡眠就是不可能一覺到天亮,而且淺睡期就是佔了做夢的這個50%左右。當你覺得我一夜淺眠的時候,其實是很符合生理需求的。」
秀傳醫院神經內科首席主任巫錫霖:「有些新陳代謝科的疾病,比如說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也會造成淺眠的原因。」
竹山秀傳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劉彥良:「你如果一天睡眠時間其實是固定的,因為你午睡睡太多,其實晚上也不容易入睡,所以你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你要在午睡的時候可能盡量就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就結束,那晚上可以這樣會比較可以睡久一點。」
資深醫藥記者蔣志偉:「要改善淺眠不一定馬上就要接受藥物治療,要養成固定的睡覺習慣不要熬夜,再來睡前的時候不要喝太多水,有時候造成夜尿會睡不著,可嘗試在睡覺前,用冥想放鬆深呼吸,讓心境平和下來。」
成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呂宗樺:「深層睡眠的功能被破壞,例如常見的一些像睡眠呼吸中止症、疼痛、腦傷,或使用一些中樞神經刺激劑的藥物、酒精,或者是咖啡,以及你的睡眠的環境是很吵雜的,這個都會讓大腦無法進到深層睡眠。」
東元綜合醫院精神科主任楊錚宜:「我們整晚的睡眠並不是一覺到天亮,那睡眠是由大約4到6個週期組成的,那每個週期呢,大概都是從淺睡期,比較深的淺睡期再進入深層睡眠,然後還會有這個快速動眼期。」
北榮情緒精準醫療中心主任/教授李正達:「如果可以的話,建議至少每天早上9點前,要在能夠看得到陽光的地方,能夠曝露至少30分鐘以上,那讓我們的人呢能夠保持穩定的睡醒週期。」
醫師提醒身體疾病,也有可能是影響人睡眠深度的原因,如果有慢性疾病,會疼痛發炎一定要多注意,務必控制好情況,睡眠才能相對穩定。
延伸閱讀:
【本文由《TVBS新聞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