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毛小孩的人越來越多,只是俗話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生命到了最後,都將面臨死亡,這不僅僅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也是家中毛小孩在生命最後,重要的一程。目前最常見的善終方式,無非是火化和土葬,只是火化不僅導致嚴重空汙,也將送去火化的寶貝,燒得幾乎只剩下灰燼;土葬雖然更加簡易,但小小的台灣,早就已經容納不下,因此新型態的「水化」善終方式,成為國外不少人新的選擇,同時也漸漸引入台灣。
究竟「水化」是什麼?
和火化一樣,「水化」指的是一個過程、一種善終方式,透過水的溫度和定量的氫氧化鈉,營造出土壤的氛圍,加速自然分解的過程,在水化正式完成後,會留下將近9成的骨骼,飼主可以在最後選擇完整保留,或是將骨骼研磨,灑到山林間或海中,較完整的骨骼甚至可以製成晶石,成為一種紀念,讓飼主在想念時得到慰藉。
事實上,「水化」在歐美國家,已經行之有年,甚至在美國的16個州當中,已經可以合法使用在人類身上,以環保、乾淨能源的方式,取代焚燒和空汙。近些年,水化才漸漸出現在亞洲國家,繼大陸和香港後,台灣也漸漸跟上環保步伐。
水化過程中,全程味道不刺鼻,將寶貝放進機器中,經歷9-12小時,就可以完成。目前台灣第一家水化公司執行長楊奇軒說到,「結束過後的水是氮肥,氮肥就是它裡面都是寵物的脂肪跟營養。」因此在經過兩道汙水處理後,並不會造成水汙染,在歐美國家,甚至有公司收購這些回收水,當成液態肥料使用。因此,水化可以說是目前最為環保的一種善終方式。
讓「水化」慢慢送寶貝離開
「我覺得跟火化最大的差別是在於人跟環境。」去年11月才將愛貓圓圓進行水化的飼主方小姐感慨的說,「水這種東西是比較溫柔、包含。」圓圓曾經頑皮跳上火爐邊,險些被燒到,正是為愛貓怕火,才讓方小姐想找出其他代替火化的臨終方式,而水化正好符合。或許需要耗費比較多的時間,但這樣的過程象徵著寶貝漸漸地安詳離開,不需要承受上千度高溫的焚燒,讓飼主的心,可以得到慰藉。
在正式進行水化前,會先替寶貝洗澡,做全身的按摩,讓眼睛是閉起來的,身體也是柔軟的,「這樣來看到的話,其實這個心理安慰其實蠻大的,那他們可以在這過程中,慢慢的跟他們說說話。」這是楊奇軒對於儀式的堅持,在告別式上,禮儀師也會戴上手套,替寶貝們留下腳印,當成最後的紀念。
「就是很體面的、很溫馨的、很有尊嚴,讓他慢慢的離離開,然後得到所有人的祝福的的方式之下,去當小天使。」方小姐回想起當時,將愛貓圓圓送進水化池的樣子,直到最終拿回晶片和骨骼,才深刻感受到愛貓真的離開,而水化留下的晶片,也讓方小姐相當感動,「晶片的號碼就是我跟圓圓緣分的開始、責任的開始,最終也是擁有他的一個證明。」或許水化只是一個過程,但若能讓毛小孩的最後一程,走的舒適,飼主也能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