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眾網編輯喬偉綱/綜合報導】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一份台海戰爭兵推模擬報告,若共軍2026年犯台,雖然在兵推24次結果中都沒有成功,但美、日、台依舊損失慘重,在此戰之後,美國龍頭地位也將不保。

根據《CNN》報導,24次兵推結果來看,雖然能成功抵禦中國入侵,但也至少造成美軍損失270架飛機、2艘航艦。CSIS高級顧問、兵推研究3位領銜人之一坎西恩(Mark Cancian)表示,外界檢討美中衝突的非機密兵推付之闕如,即便有也只做個一、兩道,不如我們這項全面。而24次兵推顯示,犯台不會成功、但(各方)代價慘痛。結果中也提到,美國與日本會損失數十艘艦艇、數百架軍機、陣亡數千人。如此損失會重創美國全球地位多年。據統計,美國至少會損失2艘航艦、10到20艘大型水面作戰艦艇,美軍在3週作戰裡會陣亡約3200人,相當於伊拉克及阿富汗作戰20年的一半人數。

報告指出,中方在3週內也損失慘重。海軍化為烏有、兩棲部隊的核心戰力瓦解;報告預估共軍會有約1萬人陣亡、損失155架作戰飛機和138艘艦艇。儘管共軍會以失敗告終,台灣卻也陷入慘況,報告顯示,若台灣的軍隊沒有屈服,也可能慘遭重擊,戰後將守護的是一個沒有電力與基本民生運轉的島嶼,並預估台灣軍隊作戰3週後傷亡約3500人,全部26艘驅逐艦、巡防艦都會被擊沉。日方也會會損失超過100架作戰飛機、26艘作戰艦艇,本土所有美軍基地都遭共軍打擊。
Ptt網友「Jimmy5680」也從報告中擷取重點,並提供不同兵推設定中所帶來的結果:
基礎設定:結果僵局,趨勢不利中方
基礎設定兵推三次,其中2次共軍前10天仍未能成功佔領重要港口,共軍失敗,最後一次共軍有佔領台南港,但是直到D+21仍因轟炸而無法使用, 因此判斷為「僵局,趨勢不利中方」。 全部三次都打到共軍兩棲艦艇損失90%以上,共軍的軍方和徵用民規艦艇都在美方聯軍攻擊下損失非常慘重。
基礎設定中,共軍成功登陸37個營,因為有渡海損失,實際戰力約30個營,三次兵推的D+14戰況,平均佔領2700平方公里(台灣的7%),美日聯軍的絕大多數飛機都被摧毀在地面,平均而言,美軍損失270架,日軍損失112架,共軍損失155架,共軍兩次兵推有攻擊日本的機場,一次打關島但沒有打日本,美軍損失兩艘航母和7~20艘巡洋艦/驅逐艦,海自更是損失慘烈,平均而言,美軍損失17艘艦艇,日軍損失26艘艦艇,共軍損失138艘艦艇。
基礎設定下,台灣損失約一半空軍,海軍全滅,陸軍平均傷亡僅約3500人(三分之一是陣亡)報告指出,因為基礎設定中共軍渡海很快就失敗了,陸戰規模很小,共軍地面部隊也平均傷亡約七個營(和台灣差不多),不過另外有一萬五千人在渡海中損失(兵推假設其中一半死亡),此外還有已經上岸的三萬共軍,因為斷補而即將被俘,另外,兵推重點是美軍大量使用LRASM(遠程反艦飛彈)但是庫存很快就用盡,所以美軍的JASSM-ER(聯合空對面遙攻飛彈)要用來打船。
悲觀設定:共軍沒有任何一次達成「勝利」
兵推十九次,主要重點是假設JASSM不能用來打船,其中四次,單純改成JASSM不能打船,另外十五次則是包含不同負面設定的交叉組合(JASSM議題和另外兩種負面條件,每次共三個負面條件)其中十二次,加上美軍動員、反應、參戰速度較慢,其中十二次,加上台灣軍方反應遲緩無能,其中三次,加上美軍禁止攻擊中共本土,其中一次,加上共軍有較多飛彈庫存,其中一次,日本自衛隊即使挨打也禁止積極進攻。
雖然共軍在悲觀設定中表現較佳,卻依然沒有任何一次達成「勝利」,所謂勝利定義是指共軍登島且控制港口和許多區域、上岸兵力有優勢。
悲觀設定的十八次兵推中,其中三次,共軍依然直接失敗,其餘都沒有達成「勝利」或「失敗」條件(D+14~D+35),其中13次是僵局(三次共方有利,兩次平局,七次共軍不利),共軍在悲觀設定中獲得的共方有利兵推戰況,是佔領高雄、台南等縣市(南台灣,約三分之一的全島),美軍與盟友持續試圖轟炸共軍控制的港口,共軍則試圖修復港口設施,共軍在兵推尾聲已經用盡彈道飛彈,長程巡弋飛彈剩下三分之一。
如果只是單純設定JASSM不能打船,一次是共軍完全失敗,兩次是僵局、不利共軍,悲觀設定中,共軍平均登陸60個營,扣除渡海損失後,約為43個營的戰力,兵推結束時平均佔領6240平方公里(但上下限差距很大),悲觀設定平均兵推到D+21。
悲觀設定下,美軍平均損失484架飛機,日方161,共方327(美軍損失飛機在各次兵推中為90架~774架,共軍48架~826架),美軍平均損失14艘船,日方14艘,共方113艘,因為悲觀設定JASSM不能打船,美軍必須更仰賴飛機火力,此使美軍飛機損失大幅提高,也讓共軍每次兵推都把火力盡可能拿去打美日機場。
共軍的艦艇損失在悲觀設定下普遍較低,即使兵推到比較久的回合數,不過即使如此,兵推到後面共軍的艦艇也已經損失慘重,可預期即將全滅,地面部隊方面,平均來說共軍傷亡17k,國軍傷亡22k。
樂觀設定:共軍3天內慘敗
兵推兩次,其中一次加上四個正面條件,美國能使用日本民間機場、共軍限制使用飛彈、艦艇防空較差、美軍預先從關島收縮以避免打擊,另一次加上七個正面條件,美日有更多機堡、美軍能使用日本民間機場、日本立即參戰、共軍兩棲能力低落、美軍五代機更強、美軍飛官更強、艦艇防空較差,(艦艇防空是各方同時調參數,但是共軍要登陸所以會影響較大)。
樂觀設定中,兩次兵推都是共軍三天內就慘敗,共軍前三天僅能登陸三個兩棲旅和1~2個空降旅,後續只有個別幾個營,平均而言共軍登陸25個營,扣除渡海損失為22個營,共軍幾乎未能佔領土地(除了灘頭)
損失方面,美軍平均損失200架飛機,日方90架,共軍18架,美軍平均損失8艘艦艇,日方16艘,共軍129艘
因為樂觀設定下共軍船隊迅速被殲滅,美軍沒怎麼想要打共軍機場
共軍損失飛機大多是被台灣防空擊落
共軍投入所有長程火力打擊日本和關島但效果有限
共軍登陸部隊傷亡約三個營,另有兩萬四千人受困(可預期被俘)
台灣地面部隊傷亡約為共軍兩倍(但大多為共軍空襲導致)
值得注意的是兵推裡面很少出現飛機空戰
更多是在遠程投射火力
(有提到如果交叉組合正反面條件有可能導致發生更多空戰)
台灣單挑:共軍獲得成功
假定美國和其他盟友都袖手旁觀的對照組,兵推結果是共軍獲得成功,兵推過程中,共軍花了三個禮拜佔領台南、高雄,繼續往北推,並在第六個禮拜佔領到台中;因為作戰緩慢,共軍決定在花蓮開闢第二戰場
共軍在第十個禮拜佔領台北,(提到如果是現實,台灣可能早就投降)
兵推內容顯示國軍憑藉河川逐次防禦(類似二戰義大利戰役的德軍),共軍裝甲單位正面攻擊,輕裝部隊試圖迂迴,兵推中,共軍登陸約230個營,國軍的反艦飛彈火力未能成功摧毀共軍船隊,共軍也成功修復港口設施,共軍佔領台北時,有165個營在台灣島上,共軍另有65個營失去戰力,傷亡七萬人(23100人陣亡)。
兵推內容顯示國軍反艦火力共擊沉17艘兩棲艦艇和17艘護衛艦艇(船隊的16%),共軍還損失了約240架飛機(多為國軍防空擊落),國軍海空軍全滅,地面部隊傷亡八萬五千人(兩萬八千人陣亡)。
末日:一定兵推到中共勝利會如何?
在此設定中,共軍被設置為「一定會勝利」,因此將日本嚴守中立,拒絕美軍從日本境內出擊,以及共軍成功阻止美軍使用長程轟炸機。
末日設定下,共軍集中長程火力打擊關島(完全不用管日本),美軍在這種設定下只能靠核潛艦滲透到台海作戰,共軍在國軍反艦火力和美軍SSN的打擊下損失約三分之一的船隊,但仍成功穩固登陸和運補。在此危及情況下,美軍決定投入29艘巡洋/驅逐艦、兩艘航母、十艘核潛艦,試圖進行最後決戰,結果慘遭共軍火力擊潰。
末日設定的兵推中,美軍損失43艘巡洋/驅逐艦、四艘航母,因為美軍在末日設定下仰賴SSN,還沒到最後決戰就已經損失十艘核潛艦。
以上資訊取自Ptt網友「Jimmy5680」。
CSIS:台灣應使用簡單武器武裝自己
CSIS表示,不希望報告遭解讀為在暗示一場台海之戰「極有可能甚至不可免」,中國領導階層也可能不會武力犯台,而是採取的對台策略仍是外交孤立、施壓遊走灰色地帶、經濟脅迫。另外,他們也指出,此報告顯示台海戰爭絕無「烏克蘭模式」的空間,意即屆時美國與西方盟國無法複製俄國入侵後,仍能細水長流般援助烏克蘭的模式。
坎西恩表示,台海若開戰,就不可能把部隊或援助投送到台灣,這與美國與盟邦仍能源源不絕把裝備送進烏克蘭的情況迥異。無論台灣想打什麼樣的戰爭,所有準備都得在戰前到位。它們也建議,美國應包括強化日本與關島的基地以抵擋中國飛彈攻擊;海軍應具備更小更不易遭打擊的船艦;優先建造潛艦、優先打造能持續的轟炸機量能而非尖端戰鬥機,另改生產更廉價的戰機。
台灣方面,CSIS也建議,也比照採取類似戰略,即用更簡單武器而非昂貴的大型機艦武裝自己,因為後者難於共軍第一擊下存活。
更多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