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少年 –如何面對衝突

家有青少年 –如何面對衝突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2016-08-09 00:00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琪拉編譯 Photo Credit: cre8tivehome0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專家區分四種青少年面對爭吵的態度: 1.攻擊2.退縮3.服從4.解決問題。前兩種直接衝突或是頑固抵抗是最不健康,很可能導致憂鬱、焦慮甚至成為少年罪犯。第三種態度也不是太好,一味地順服父母的期望,最終可能也造成情緒障礙。這些無法在家解決跟父母衝突的青少年,在友誼或愛情裡也會有類似障礙。相反的,那些會處理跟父母的衝突來解決問題的人,前景很不一樣。他們心理健康,在那裡都有快樂的人際關係,這恐怕才是父母對小孩最大的期待。

所以,我們要怎樣養育出一個可以面對衝突,視衝突為挑戰,願意解決衝突的人呢?

青少年期刊(Journal of Adolescence)的研究指出,一個積極面對爭執的態度,在於青少年可以讀懂雙方立場。換句話說,如果這個青年人可以真正了解雙方衝突的點,衝突就比較好解決。正好,要發展多方立場思考的能力也在青少年這時期養成。小孩子心智上本來就缺乏理解他人立場的能力,青少年時期這項能力則發展迅速。他們的大腦有足夠能力作抽象分析,可以從對立的立場判斷情勢。同樣的,父母也可以做兒女最好的示範,如果父母也可以從青少年的心理立場思考,他們一定也很樂意以相同方式回報父母。

不過,研究歸研究,研究無法反映一個家庭的真實現況。衝突發生時,每個人都情緒高漲,當下要人冷靜、互換立場思考實在很困難。想像看,如果一個年輕人跟父母說,他這周末想要跟一個抽菸、喝酒、做壞事的朋友出去玩,任何有理性的父母直覺反應都是:[絕對不可以!] 然後,這個年輕人的反應也如預期,暴怒、甩門而出,或是壓抑接受。

上述例子其實是練習解決衝突很好的機會,雖然一開始對衝突的反應沒做好,溝通的門就關了。面對上述情況,父母仍可以孩子說:[對不起我剛剛的態度,只是我需要你幫我了解為何你想跟麥克出去玩,我記得你不是很喜歡他啊? 聽到你要跟他出去,你可以告訴我為何我感覺不是很好嗎?]

沒有任何人可以、或有必要,面對衝突都從對方的立場著想,但是專家認為各式各樣的衝突可以幫助青少年理解自己與他人,建立它們未來面對衝突的能力。沒有父母願意與自己的孩子爭執,不過想到衝突也可以是幫助孩子面對未來,這也是個機會,而非攔阻。

參考資料:
The Best Way to Fight With a Teenager

熱門文章
抱怨女同事「車弄很髒」!黑貓男員工被殺留3妻兒 業者說話了
抱怨女同事「車弄很髒」!黑貓男員工被殺留3妻兒 業者說話了

CTWANT

你也是那種一上床就覺得腳麻麻癢癢的人嗎?小心!你可能是「不寧腿症候群」
你也是那種一上床就覺得腳麻麻癢癢的人嗎?小心!你可能是「不寧腿症候群」

品觀點傳媒

太平洋「2條巨龍」飛撲日本釀災?郭鎧紋:1億年後才可能
太平洋「2條巨龍」飛撲日本釀災?郭鎧紋:1億年後才可能

中天新聞

出國旅客必看!入境帶含肉品泡麵返台 最高罰100萬
出國旅客必看!入境帶含肉品泡麵返台 最高罰100萬

中天新聞

金鐘主持人王浩一「心臟不適」猝逝享壽68歲 友人證實噩耗
金鐘主持人王浩一「心臟不適」猝逝享壽68歲 友人證實噩耗

CTWANT

98
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