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學不只是印在書本上,供人考試用,而是寫在大自然裡,給我們有趣的學習,並且在面對突來的危險狀況時,提醒我們,保護自己生命的安全。
文/張文亮
虎頭蜂是危險的昆蟲之一,每一年都有人在爬山途中,在花園或在公園被虎頭蜂叮咬,有人受傷、休克,甚至死亡。虎頭蜂與蜜蜂不同,一隻蜜蜂只叮人一次,一隻虎 頭蜂卻可以一叮再叮。人跑得快,虎頭蜂追人的時候,速度比人更快,尤其經常在低海拔活動的「黃腰虎頭蜂」,數量很多,我們很容易遇到。不過,偶然相遇,也 不必害怕,牠找牠的花,我走我的路。
生物特性1
傳授花粉、蜂巢設計佳
虎頭蜂有其生態上的角色,牠們會吃掉許多小蟲,又可傳授花粉,有其食物鏈的功能。虎頭蜂的巢經常掛在樹上高處,接受日晒,保持通風,有利蜂巢內的乾 燥。蜂巢的形狀呈倒置的圓錐形,這是美好的物理結構,能夠迅速排水;蜂巢的材料,是虎頭蜂嚼樹皮、消化後的物質,重量輕、保持久,是一流的建材,蜂巢越 大,群居的虎頭蜂越多,一個大型的蜂巢,可住七百隻以上。遇上這種蜂巢,我們最好離遠一些,或請專家移除。
虎頭蜂最怕桉樹、樟樹、苦楝的味道,這也是都市公園種這些樹木的原因之一,此外牠也怕薄荷草的味道。
生物特性2
化學標記、記憶力強
虎頭蜂非常的聰明,會用身體上分泌出的化學物質,標記牠們的食物、活動範圍與天敵。不同的使用目的,標記的化學物質也不同,稱為「化學標記」(infochemical〉。牠們有記憶力,會群起攻擊近似天敵的入侵者;這種方法,後來被反恐單位用來捕捉恐怖分子。
一般在蜂巢外三十至五十公尺,會有少數擔任警戒功能的虎頭蜂守衛。如果我們在野外遇到一兩隻虎頭蜂朝我們而來,就要迅速退避,不要揮趕牠,更不要貿 然前進。揮趕守衛的虎頭蜂,將被牠們標記「外敵入侵」,不只會引起牠們反擊,更易引來成群虎頭蜂的攻擊。(更多圖文詳見《青春共和國》2015/11 N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