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屬於無法根治的慢性疾病,後期不少患者甚至須天天注射胰島素,才能控制血糖。不過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忽略了「腎臟」的重要,根據統計,每10位糖友中,就有4人會面臨腎功能惡化。先前就有一名65歲糖尿病患,以為自己血糖和糖化血色素控制在正常範圍就不想回診,沒想到半年後檢查才發現,不只各數值超標,更進入「糖尿病腎病變第三期」。
中和班廷謝安慈診所院長謝安慈醫師提到,門診曾有一名65歲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得不錯,血糖以及糖化血色素都在正常範圍,但覺得每次回診太麻煩,索性改在附近藥局買藥。不過半年後回診檢查,糖化血色素竟升高到8%,尿蛋白也超標,同時腎功能變差,已進入糖尿病腎病變第三期。
謝安慈醫師說,腎臟有強大的代償能力,即使整體功能已流失七成,身體還是能維持表面上的正常運作,因此腎臟這無聲殺手,病變也較難被察覺,往往都在健檢時才會發現,但這時已經太晚。另外,糖尿病患者更是要當心,謝安慈強調,糖尿病控制不能只看血糖數字,還要定期追蹤腎功能和尿蛋白,若是等到「下肢水腫、泡泡尿、嚴重疲倦」等症狀出現時,已經是「慢性腎臟病晚期」,甚至在短短幾年內就必須洗腎。
對此,謝安慈醫師也點出「三大」糖尿病患最常見的迷思:
1. 血糖穩了,腎臟就不會壞
實際上腎功能惡化與高血壓、蛋白尿、肥胖也密切相關,糖尿病患者必須全面監控「三高」並關注腎臟健康。
2. 小便沒有泡泡,就代表腎臟健康
腎病變早期以微量白蛋白尿出現,這些微小的蛋白肉眼根本無法察覺,等出現泡泡尿可能已經是晚期。
3. 沒症狀就不需要檢查
腎病變前期通常不痛、沒感覺,等到水腫、倦怠感等症狀出現時,腎功能通常已經流失大半,為時已晚。
醫師提醒,若是「糖尿病患者、高血壓、肥胖、65歲以上、有痛風或腎病家族史」的人,都是腎病變高風險族群,建議每年定期抽血驗腎功能,與驗尿檢查尿蛋白,才能及早發現及早處理,避免走上洗腎之路。
延伸閱讀:
快更新iPhone!蘋果iOS 18.6來了 修復超多Bug
【本文由《TVBS新聞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