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理事長,同時也是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系主治醫師高國晋,於昨(20)日驟逝,享年59歲。據了解,他曾在1年前就於心臟裝上支架,處理心血管問題,沒想到現在又突然在辦公室昏厥,被發現時已無呼吸心跳,經搶救仍宣告不治。此事也讓醫護人員的工作型態及風險,再次受到討論,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也指出,醫護人員成為高危險猝死群體的5大主因!
1. 長工時負荷
長工時 (>55 小時/週) 與冠心病、腦卒中發病率顯著增加,醫護人員屬於高危險群體。在Kivimäki et al. 進行的 meta-analysis(25 項研究、超過60萬人)顯示,長時間工作者的中風風險增加了33%,冠心病風險增加了13%。2. 輪班與夜班
夜班與不規律班表增加心臟病和代謝綜合症風險。在Nurses’Health Study(美國著名的大規模前瞻性研究)發現,長期輪班工作的女性護士心臟病發生率顯著升高。3. 慢性壓力與倦怠
慢性心理壓力和職業倦怠與猝死及心血管疾病有關。在一篇關於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的綜述指出,高壓力和倦怠與不良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有關。4. 健康行為忽視
醫護人員雖有健康知識,但常忽視自身健康、延誤就醫、生活習慣不佳。在一項調查顯示,約30–50% 醫師報告缺乏足夠睡眠、缺乏運動、延遲體檢。5. 日本「過勞死」現象
日本「karōshi」已被正式認定為職業病,與長時間工作和高壓力密切相關,常見死因為急性心肌梗死和腦血管意外,其中醫療人員為高風險族群。對此,黃軒也表示,醫護人員長期處在高壓與高負荷環境中,雖使命感強,但自身健康同樣需要社會關注。他認為,「系統性改進工作條件與個人健康管理,同樣重要」。
延伸閱讀:
撞球/張榮麟猝逝!2習慣被稱「火雲邪神」 曾是台灣撞壇接班人
【本文由《TVBS新聞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