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林昱彣 綜合報導
日本目前正處於「
百日咳
」(Pertussis)流行期,根據《
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
》公布之感染症週報顯示,截至2025年6月29日,當地百日咳確診人數已達
39,672例
,是
去年病例數的7倍
;台灣今年病例數更
自5月起呈上升趨勢
,目前已累積
37例病例
,不僅
超過去年整年的34例
,且累計病例數為
近10年同期最高
。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多國疫情同樣嚴峻,不僅台、日傳出病例,
歐洲捷克
,
美國
與
加拿大
、以及
澳洲
等地,疫情也都在升溫。衛福部疾管署呼籲,民眾務必提高警覺,特別是「
嬰幼兒、青少年、孕婦
」三大高風險族群,應按時接種疫苗,並落實感染管制措施,共同防堵疫情擴散。
症狀像感冒卻咳不停? 疾管署:恐需數月才會減緩
疾管署說明,百日咳是由「
百日咳桿菌
」(Bordetella pertussis)侵犯呼吸道的急性細菌性疾病,主要透過
飛沫傳染
,
潛伏期約5-10天
。其病程可分為三階段,
初期症狀與一般感冒極為相
似,民眾不易察覺:
.第一階段「黏膜期」
:持續約1-2週,症狀輕微,如流鼻水、打噴嚏、輕微咳嗽,但此時期的傳染力最強。
.第二階段「陣發期」
:持續1-2個月或更長,症狀轉為一連串劇烈的陣發性咳嗽,患者往往會咳到臉部漲紅、眼泛淚光甚至嘔吐,並在咳嗽結束時,會倒吸一口氣而發出高頻的吸氣哮吼聲,此為百日咳的典型特徵。
.第三階段「恢復期」
:持續數週至數月,咳嗽發作的頻率與嚴重度會逐漸減緩,直至痊癒。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疫情中,主要受影響的年齡層為
11-18歲的青少年(占37%)
,其次才是
6個月以下的嬰兒(占23%)
。疾管署指出,
青少年因距離童年時期的疫苗接種已久
,
保護力會隨時間減弱,因此容易感染
。儘管其
症狀通常較輕微
、
不易警覺
,卻因此成為將
病菌帶回家中或校園的「最主要傳染源」
,對尚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嬰幼兒造成致命威脅。

打疫苗最能有效預防百日咳! 3大族群應優先接種
接種疫苗是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式
。然而,無論是
自然感染
或
接種疫苗
,
所產生的免疫力都非終身
,
保護力會隨時間消退
,因此
二次感染仍可能發生
。疾管署特別針對
三大族群
,提出疫苗接種的重點建議:
.6個月以下嬰幼兒
:此年齡層
尚未獲得足夠的疫苗保護力
,是感染後
最容易引發肺炎、腦炎、呼吸停止、缺氧、癲癇等嚴重併發症的族群
,
未接種疫苗的嬰兒致死率可達1-3%
。家長務必依我國現行時程,於寶寶出生
滿2、4、6、18個月
,以及
滿5歲至就讀國小前
,完成共5劑的
「五合一疫苗」(DTaP-Hib-IPV)
及百日咳相關疫苗接種。
.11-18歲青少年
:由於疫苗保護力顯著下降,成為疫情傳播的隱形破口。國內ACIP和兒童感染症醫學會建議,此年齡層的青少年可
追加一劑減量破傷風白喉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
,不僅保護自己,更能避免在無意中將病毒傳染給家中年幼的弟妹或同學。
.孕婦與嬰幼兒照顧者
:為保護最脆弱的新生兒,疾管署強烈建議,
女性每一次懷孕都應自費接種一劑Tdap疫苗,最佳接種時機為懷孕第28-36週,可透過母體將抗體傳遞給胎兒
,提供最直接的早期保護。若懷孕時未接種,也應在產後立即接種。此外,
父親、祖父母、保姆
等其他嬰幼兒照顧者,也
建議自費接種一劑
,共同為新生兒打造「家庭防疫網」。

接觸百日咳確診者怎麼辦?「預防性投藥」與隔離措施一次看
若不幸已接觸到百日咳確診個案,民眾也無須過度驚慌。疾管署指出,為防止疫情擴散,接獲疑似病例通報後,除施行必要之隔離、治療、消毒與採檢外,須
加強接觸者
及
感染源之調查
,並
採取適當預防性投藥與健康監視等措施
。以下整理出確診者與接觸者最需要注意的應對重點:
一、確診個案:立即隔離並接受治療
。一旦確診百日咳,患者
應立即採取自主隔離
,特別是
避免與嬰幼兒接觸
。醫師會開立合適的
抗生素(如Azithromycin)
,患者務必遵從醫囑完成療程。根據指引,在
服用抗生素至少5天後,才能解除隔離
,以確保傳染力消失。
二、密切接觸者:評估是否「預防性投藥」。
若曾與病患有
長時間近距離接觸(如共同居住)即屬密切接觸者
,應特別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尤其是家中有
1歲以下嬰幼兒、孕婦、或本身為嬰兒照顧者等「高風險接觸者」
,建議立即諮詢醫師,評估是否需要在暴露後的3週內,服用「
預防性抗生素
」來降低發病機率。
三、家有學童:注意上學/托育限制。
為保護校園與機構,若家中有確診個案,其
未滿7歲且尚未打滿4劑疫苗的幼童,在最後接觸日後的14天內應暫時避免上學或前往托育機構
。但若經醫師評估並服用了預防性藥物,則此限制可縮短為服藥48小時後即可恢復正常上學。
四、後續追蹤:落實3週健康監視。
所有密切接觸者,在
最後一次接觸病患後的3週內,都應密切進行自我健康監測。
一旦出現咳嗽等任何疑似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務必主動告知醫師相關的百日咳接觸史,以利醫師做出正確診斷與即時治療。
疾管署最後呼籲,百日咳疫情不容輕忽,全民應共同提高警覺。透過按時接種疫苗、落實個人衛生,若出現疑似症狀立即就醫,才能有效降低疾病傳播風險,保護自身與家人的健康。若有相關疑問,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查詢,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洽詢。
資料來源:
疾病介紹:百日咳 – 衛福部疾管署
百日咳防治工作手冊 – 衛福部疾管署
全國百日咳本土病例及境外移入病例趨勢圖 – 衛福部疾管署
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 (DTaP-Hib-IPV) – 衛福部疾管署
近期國內百日咳疫情上升,病例數創10年新高,提醒家長按時攜帶孩童接種疫苗,民眾如有疑似症狀儘速就醫 – 衛福部疾管署
国立健康危機管理研究機構国立感染症研究所 – 感染症週報 2025年第26週(6月23日〜6月29日):通巻第27巻第26号
延伸閱讀:
麻疹使「免疫系統失憶」,新冠病毒恐趁虛而入? 醫示警:重建保護力至少要2年
比舊病毒傳播力更強! 新冠JN.1、KP.2症狀更像「腸胃炎」,醫示警:沒發燒 ≠ 沒確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