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東方海面熱帶系統活動頻繁,氣象署預估週四後可能發展成熱帶性低氣壓甚至輕度颱風。美國氣象模式顯示該系統有直撲台灣的可能性,歐洲模式則預測若成颱將會非常接近台灣。專家表示,週五至週六將是此熱帶系統最接近台灣的時間,東半部、恆春半島及南部地區可能面臨豪雨威脅,不排除發布海上颱風警報。同時,高溫天氣持續,多個縣市面臨熱傷害風險,影響兒童戶外活動時間。
氣象署預報員葉致均表示,目前熱帶系統持續發展中,預計週四之後可能形成熱帶性低氣壓,甚至有颱風發展的機會。歐洲氣象模式預測,週五低壓中心將抵達台灣東南方海面,週六從巴士海峽通過;而美國模式則顯示有直撲台灣的機率。
葉致均進一步解釋,週五及週六將是熱帶系統最接近台灣的時段,屆時東半部地區容易出現降雨情況。氣象專家吳聖宇認為,熱帶性低氣壓或輕度颱風將在週五接近菲律賓呂宋島北部,週六以輕度颱風等級通過呂宋島北部或巴士海峽後,繼續向南海北部、廣東沿海移動,直撲台灣機會較低,但仍不能排除發布海上颱風警報的可能性。
在週五之前,台灣地區仍受西南風影響,苗栗以南地區將有不定時降雨,其他地區則有午後雷陣雨。同時,高壓系統控制下,各地天氣炎熱,高溫普遍超過31至33度,桃園以北地區因西南風沉降效應可能達到35至36度,不排除出現極端高溫導致熱傷害的情況。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方君維指出,根據2023年最新數據,8個縣市在夏季(5至9月)期間,一年中有52天可能出現中暑及脫水問題,不適合兒童長時間在戶外遊玩。該組織調查發現,過去40年來,8個主要縣市每年熱傷害風險時數增加213小時,其中台南最高達922小時,高雄和台北市也都超過800小時。綠色和平組織呼籲政府加速減碳能源轉型,還給孩子健康的生活空間。
延伸閱讀:
「木恩」颱風生成!98W擾動若成颱叫「丹娜絲」 各國預測路徑曝
【本文由《TVBS新聞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