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726大罷免」投票日逼近,藍綠交鋒日趨白熱。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日前重話批評國民黨立委,直言其行徑已涉「內亂罪」,並語帶警告地表示:「投票結束後,《刑法》第100條會伺候你」,更放話「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此話一出,立即引發朝野震動。民進黨中央旋即切割,強調不會重回思想入罪的威權老路,包括吳崢、吳思瑤、高嘉瑜等人也反對。《上報》為讀者梳理《刑法》第100條的來龍去脈,它如何誕生於威權時代、如何被用來壓制異議、又如何在民主浪潮中被鬆綁,最終在今天,再度成為政治論戰的焦點。
條文內容
根據我國刑法第100條條文內容,第1項所述:「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以強暴或脅迫著手實行者,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謀者,處無期徒刑。」、第二項則為「預備犯前項之罪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爭議點
國民政府在1949年(民國38年)施行《懲治叛亂條例》,其中第2條第1項就載明,若違反《刑法》第100條將處以唯一死刑。因此在台灣威權時期,《刑法》第100條常常是用來審判政治犯罪的依據,進而迫害許多白色恐怖受害者。
「100行動聯盟」成立 反對思想入罪
1990年代初的台灣社會,瀰漫著強烈的改革氣氛。雖然國民黨政府已在1987年解除戒嚴,但許多壓制思想與言論自由的法律依然存在,讓人感覺「表面解嚴、實質未解」。
「廢除《刑法》第100條」的重要推手之一,是國內知名刑事法權威、台大教授林山田。他與中央研究院院士李鎮源、作家鍾肇政、律師陳傳岳等十人共同擔任發起人,由教授陳師孟擔任召集人,於1991年9月21日成立「100行動聯盟」,隨即發動「反閱兵、廢惡法」行動。
野百合學運與後續行動
1990年3月:大學生發起「野百合學運」,訴求政治改革,包括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1991年5月:在社會壓力下,立法院廢除《懲治叛亂條例》和《檢肅匪諜條例》。
但問題還沒結束:像《刑法》第100條、《國家安全法》等限制自由的法律仍未廢除,許多黑名單上的政治犯依舊無法回國。
「100行動聯盟」的抗爭過程
1991年9月21日:由台大教授林山田發起的「100行動聯盟」正式成立,目標是廢除《刑法》第100條、釋放政治犯。
若政府在10月8日前未回應,他們將於國慶日(10月10日)發動「反閱兵、廢惡法」行動。
特別的是,「反閱兵、廢惡法」行動是臺灣社運界第一次完美實現「非暴力抗爭」,並成為日後非暴力抗爭的仿效榜樣。聯盟推動請願、連署、演講、與政府協商等行動,他們甚至模擬警方驅離場景,訓練參與者冷靜應對,形成一批極具紀律的「和平抗爭者」。
與政府的對話與衝突
1991年10月5日深夜,聯盟的重要成員李鎮源、林山田、陳師孟、張忠棟等人與宋楚瑜、馬英九等人協商,初步達成共識:非暴力主張不構成內亂罪。
然而,當協議送達行政院長郝柏村時,遭到拒絕。
最後的高牆倒下 言論自由終於解禁
1992年5月15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刑法100條」修正案,在條文中加上了「以強暴或脅迫著手實行」的具體條件,拆除了威權政府的最後一道法律工具,自此終於解除言論自由的枷鎖,民眾不會再因言論與思想獲罪。
回顧這段歷史,「廢除《刑法》第100條」運動無疑是台灣民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言論自由最後一塊拼圖的完成。這場運動不只是反威權的高潮,更成功推倒威權體制最後一道高牆。它的第二重意義在於,這並非一場少數菁英的革命,而是1990年代整個台灣社會集體意志的體現。
柯建銘言論掀波 黨內多人切割
柯建銘日前一席話,將《刑法》第100條作為政治攻防工具,引發社會議論,民進黨中央迅速表態切割。民進黨發言人吳崢於7月9日中常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強調,民主不可能走回頭路,他指出,廢除《刑法》第100條台灣過去民主轉型非常重要的一頁。
吳崢也說,過去只要有意圖,就可以被當作所謂的預備犯並處以相關刑責,甚至在動員戡亂時期,結合「二條一」(懲治叛亂條例第2條第1項),會導致唯一死刑的極端嚴重後果;從黨外時期到民進黨成立後,諸多民主前輩都大力反對這個法律。
立委王世堅也說,《刑法》100條,在民進黨很多先進領銜下已經廢掉,這已經是過去式了,不可能再出現《刑法》100條對付任何人,民主不會走回頭路。柯建銘上很多不同節目發表看法,可能是在情境下口誤。
王世堅提到,《刑法》100條修正,民進黨包括陳水扁、謝長廷、蘇貞昌,又或是民主前輩康寧祥,包含柯建銘也有參與,那些場景歷歷在目,不可能再說刑法100條的內亂罪、叛國罪。
《刑法》100條修正,民進黨包括陳水扁(左一)、謝長廷、蘇貞昌,又或是民主前輩康寧祥,包含柯建銘也有參與。(取自國家文化記憶庫)
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今天(10日)對此表示,民進黨從黨外到組黨,一路以來都是用具體的行動,甚至是很多前輩犧牲生命犧牲自由,換來民主改革。刑法100條不管是廢除或是修法,都是民進黨長期以來努力推動的成果,民進黨執政絕對不可能走回頭路。她也一說了三次「Never」,同時強調:「絕不可能透過政治力來整肅異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