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北港一家傳承7代,已經150年的紅龜粿,突破傳統做成了小獅子頭造型,外型看來像月餅,不過卻是依循紅龜粿的作法,用蒸的不是烤箱烘焙。傳統紅龜粿拜拜時用,之後才吃,銷量也有限,第七代的老闆,從科技新貴轉行,也把紅龜粿做成了日常點心,一炮而紅。
小獅頭造型,紅的黃的彩色的,可愛到讓人捨不得吃,它不是糕餅,它是紅龜粿。蒸籠打開蓋子,裏頭是熱騰騰的紅龜粿。紅色是傳統的色澤,黃色用的是南瓜,另一種是紫色地瓜。
紅龜粿傳統是巴掌大,用印模印上龜形,上面有壽字,象徵長壽。紅牽則印出古錢連貫紋路,象徵財源發達。紅桃代表壽桃。還有紅圓,圓球形在中央加一小圓點,象徵圓圓滿滿。雲林北港這家紅龜粿,傳了一代又一代,現在接手的老闆,從桃園返鄉陪媽媽,也從半導體科技新貴改行接家業,做傳統古早味。
記者vs.紅龜粿業者楊培龍:「第一代差不多從明治那時候開始做,到目前為止大約150年(這麼久?)對,我是第七代。」
第七代接手傳承了爸媽的手藝,但是也面臨時代改變。紅龜粿拜拜才用,和平常就能當點心吃,銷售量差很大,他看到了糕點的模型,靈機一動,做出了新造型。就是這個模子,在製作過程最後一道,打印出可愛的小獅子頭,這樣的造型頗受歡迎。
民眾:「之前分享給同學吃,他們也說很好吃。」
民眾:「他不能退休,退休我們就沒得吃。」
傳統的紅龜粿4兩重,新造型縮小剩下一半大,只有2兩,不用切開分著吃,一個人也吃得完。內餡的口味,則有花生、紅豆、芋頭、綠豆、地瓜等5種,順應大家減糖的趨勢,不會太甜,吃起來軟Q微甜。
紅龜粿業者楊培龍:「看到月餅的模子覺得漂亮,拿這個做紅龜粿不曉得通不通,下去試試,一下一炮而紅。」
老闆說每年白沙屯媽祖進香的時候,銷售量最大,一天上千個。還有傳統拜拜節日,需求也會提升,至於平日,不用拜拜也能銷售上百個,手工製作也沒辦法大量生產。新造型的小獅頭紅龜粿,已經從祭祀品,變成了日常點心,更融入生活。
延伸閱讀:
【本文由《TVBS新聞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