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編輯部
「慢性病」看似是中年人、退休族與長者才需要擔心的事,事實上
無論是三高、脂肪肝到代謝症候群,30歲出頭的年輕族群可能也無法置身事外!
年輕人逐漸出現健康紅燈,卻
常將身體警訊視為只是工作累、壓力大
;國健署資料指出,近年來青壯年族群的代謝性疾病診斷率持續上升,顯示慢性病已不再是高齡族群的專屬風險,專家也對此示警:
「慢性病年輕化」正在成為新常態
。
30歲的外表、60歲的身體! 慢性病年輕化正成為新常態
美兆健檢診所王浩恩醫師
對此表示,從多年健檢數據中發現,
30-40歲的受檢者已有明顯比例出現血脂異常、肝功能偏高、血壓與血糖異常等代謝失衡跡象
,肇因於現代人
高工時、高壓力、長期外食與久坐習慣
,可說是慢性病年輕化的關鍵共犯。「我們第一線觀察到,許多來自
科技業、金融業、創意產業
等高工時、高認知負荷的年輕工作者,雖然年紀輕,卻已有代謝症候群前期或相關風險因子累積的現象!」
現代人生活型態普遍高壓,容易讓
交感神經長期處於興奮狀態
,造成
內分泌
與
代謝系統負擔
,加上
缺乏運動
、
晚睡熬夜
與
高熱量飲食
,使
「表面年輕、內在老化
」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不少年輕人將身體不適歸咎於工作太累、睡不好、壓力大,但這些感受往往不是一時的疲勞造成,而是慢性病正在悄悄接近的訊號。
王浩恩醫師指出,診間最常看到30-40歲的年輕人出現以下5大問題,相對應的症狀如下:
1.睡再多都嫌累
:可能是血糖不穩、代謝失衡的警訊。
2.皮膚狀況變差
:開始容易長痘痘,與荷爾蒙或血糖的波動有關。
3.容易煩躁焦慮
:遇到任何事都覺得煩躁、焦慮、專注力變差,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衡所引起。
4.站起來會頭暈:
伴隨時不時的頭痛狀況,要注意是血壓異常或血容量不足。
5.腹部脂肪增加:
體重沒變但肚子變大,與內臟脂肪增加、脂肪肝風險上升有關。

30歲是身體健康轉捩點! 醫:健康檢查「5項目」不可或缺
面對慢性病年輕化,
衛福部已正式將「30歲以上成人預防保健」納入健康政策的推廣主軸
,鼓勵民眾建立定期健檢習慣,及早發現潛在問題,不僅有效預防惡化與長期傷害,更能減少未來醫療支出。王浩恩醫師也呼籲,30歲起是健康轉捩點,保有良好的逆轉修復體質,若能養成固定健檢習慣,將有機會在疾病發生前掌握警訊、阻斷惡化路徑。
王浩恩醫師表示,
年輕族群的身體有很強的代償能力,因此往往在疾病被發現以前,並不會有明顯不適感
;當症狀出現時,
通常身體已出現狀況一段時間,甚至可能已經進入慢性病發展階段
。建議
30-45歲族群
養成
定期健檢
的習慣,尤其
代謝健康、肝膽功能、心血管檢查、內臟脂肪、血糖血脂追蹤
等項目可謂不可或缺。及早建立屬於自己的健康風險圖譜,並搭配生活型態調整,有望讓預防慢性病不再淪為口號,而是實際可行的健康戰略。
延伸閱讀:
預防糖尿病要「用睡的」! 研究:早睡幫助脂肪代謝、控制血糖
學北歐人吃飯血糖、膽固醇自然降! 研究稱關鍵是「不飽和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