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食品安全意識提高,如何正確清洗蔬果成為大眾關注的話題。很多常見但可能無效甚至有害的洗菜方法:
鹽水洗菜:許多人認為鹽能殺菌除蟲,但實際上鹽水對脂溶性農藥幾乎沒有效果,與清水相比效果相當。 洗米水洗菜:雖然被稱為天然洗劑,但洗米水可能含有雜質、農藥或微生物,不建議用於清洗蔬果。 醋水洗菜:坊間流傳醋能分解農藥,但並非所有農藥都能被食用醋溶解,有些農藥與醋反應後反而可能減慢分解速度。 小蘇打洗菜:雖然小蘇打的弱鹼性可分解部分酸性農藥,但需要長時間作用,實際效果可能不如清水洗。專家建議,使用「流動的清水」沖洗是最簡單且有效的方式。這不僅能帶走附著在蔬果表層的灰塵、泥沙與殘留農藥,還省時省力,適合日常操作。
此外,洗菜的順序也很重要。農委會建議應「先洗再切」,因為農藥可能會從切口滲入蔬果內部組織,造成難以清除的情況。
針對不同類型的蔬果,農委會也提供了具體的清洗建議:
小葉菜類(如青江菜、蔥):需逐片撥開清洗,去除凹面處的泥沙。 包葉菜類(如高麗菜):去除外層1-3片葉子後清洗,可去除90%以上的殘留農藥。 果菜類(如甜椒、茄子):先清洗後再去除蒂頭。 根菜類(如馬鈴薯、蘿蔔):清洗後再去皮。 瓜菜類(如苦瓜):清洗後再去除頭尾和種籽。 豆菜類:清洗後去除頭尾和老絲。 小漿果類(如葡萄、草莓):葡萄連梗清洗,草莓則洗完再去蒂頭。 水果類:帶皮水果如蘋果、柑橘等,應先清洗再去皮。正確的清洗方法不僅能有效去除農藥殘留,還能保護蔬果的營養價值。面對各種網路流傳的洗菜方法,我們應該保持警惕,優先選擇科學驗證的方式。記住,簡單的流動清水沖洗是最佳選擇,既安全又有效。
本文由《品觀點》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