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屯媽祖10天9夜進香活動圓滿落幕,今年報名人數逾32.9萬人,相比去年的18萬人,人數激增近一倍,創下歷史新高。進香活動也吸引英國《BBC》報導,內容也指出,近年進香現場出現許多年輕面孔,反映出年輕世代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認同,也是今年人數暴增的主因。
白沙屯媽祖昨天(11日)下午回宮安座,結束為期10天9夜的進香旅程,而自清代以來,進香活動已有約200年歷史,最早從2002年開放報名,當時僅3114人參加,如今已高達近33萬人參加,在24年間成長105倍,也讓人好奇白沙屯媽祖進香是如何成為台灣人的全民活動。
根據《BBC》報導指出,「鑽轎底」是媽祖進香遶境的重要儀式,信徒都認為能帶來好運甚至可以治病,而近年來主辦單位透過臉書與YouTube直播,吸引超過10萬人線上觀看,還利用GPS定位,讓信眾可以「即時追蹤」,開車香客也能感受「媽祖與我同在路上」。
提到今年人數激增的原因,報導分析,台灣宗教活動以前多是中老年信徒,但近年卻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反映出年輕世代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認同,他們在進香中尋求心靈慰藉與社群連結,同時以科技放大信仰的影響。以同婚與性別議題來說,許多年輕人以「媽祖的愛不分性別」遊說社會大眾,成為年輕同志伴侶的精神寄託。
信眾高小姐表示,進香是一場身心靈的洗禮,讓她放下自我、找回創作靈感,並且能夠觀察到台灣人的真誠與包容,「我覺得能夠徒步靜靜地跟媽祖走上一段路,有一種身心靈安慰的作用,走在路上會把自我給降到最低」。
高小姐也說,這場活動似乎是台灣人對於真誠自我的投射,除了出發前3天需要早齋,路上吃葷食也沒有關係,各種靈驗事蹟也表現台灣人的集體意志,沿途平撫大家的焦慮,也給大家前進的勇氣,也因此參與人數用倍數激增,真的是用行動在凝聚台灣,「這點真的感動太多人!」
而今年首次參加進香的吳小姐認為,她沿途收到許多「結緣品」,還有陌生人熱心幫忙出車資,教她們如何「鑽轎底」,讓她不禁感嘆「人與人的互動太浪漫了!互不相識,卻因媽祖凝聚在一起」,媽祖無固定行進路線的刺激感,也有如「追寶可夢」。(責任編輯:殷偵維)
更多上報內容:白沙屯媽祖轉向繞過「大罷免」掀議 罷團:操作輿論大可不必【懶人包】白沙屯媽祖5/11回鑾 交管、接駁資訊一次看【有片】黃國昌坐機車追白沙屯媽祖被抓包連續違規 被問反嗆:誰說我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