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發生一起令人震驚的嬰兒受虐事件。一名年輕母親在獨自照顧兩名幼童時,因無法安撫一個月大的嬰兒哭鬧,一時失去理智,以雙手扶住嬰兒肩膀大力搖晃,導致嬰兒腦血管斷裂出血,陷入昏迷狀態長達345天。
根據檢方調查,事發於去年5月10日晚間10時許。該名母親在多次嘗試安撫無效後,突然怒起,劇烈搖晃嬰兒。這一行為造成嬰兒腦部血管因驟然加速而產生剪力,最終導致血管斷裂出血。事後,母親將嬰兒放回嬰兒床,任其哭泣,並未意識到已造成嚴重傷害。
直到隔日下午5時許,母親發現嬰兒叫不醒且無呼吸心跳,才緊急通知孩子父親撥打119。嬰兒先被送往慈濟醫院搶救恢復心跳,隨後轉診至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經過手術及插管治療,嬰兒雖然維持心跳,但仍處於重度昏迷狀態,傷勢難以復原。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神經科主治醫師張鈺孜在接受檢方訊問時表示,嬰兒的傷勢符合「受虐性腦傷」的臨床表現。根據醫學判斷,嬰兒可能遭受多次搖晃,才會導致視網膜出現不同層次的出血。檢方也排除了先天性疾病、自發性原因,以及跌落嬰兒車等其他可能導致傷害的因素。
檢方在調查過程中發現,該名母親需獨自照顧兩個幼童,缺乏其他家人的協助。考慮到母親的處境,檢方認定她並無凌虐犯意,而是因一時煩躁失控才做出搖晃嬰兒的行為。因此,檢方將本案定性為「有認識過失」,而非「不確定故意」。
這起事件再次引發社會對於育兒壓力和兒童保護的關注。專家呼籲,面對哭鬧不停的嬰幼兒,家長應保持冷靜,尋求適當的育兒支援和協助,避免因一時失控而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同時,相關單位也應加強新手父母的育兒教育,提供必要的社會資源,以預防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目前,檢方已依過失重傷害罪起訴該名母親。而這名不幸的嬰兒,在經過近一年的治療後,仍處於昏迷狀態,前景令人擔憂。這個案例也再次提醒社會大眾,對於嬰幼兒的照顧必須格外謹慎,任何輕忽都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
本文由《品觀點》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