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關稅影響程度,不只台積電,老牌電子廠大同、還有AI伺服器大廠緯創,未來也將赴美設廠,不過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其實曾經說過,在美國生產的晶片,會貴百分之五十,甚至也有數據顯示,美國工程師薪資比台灣工程師高六倍,甚至還會有職場文化不同的隱性成本,不過專家也提到,還是可以拓展開發潛在客戶,仍會帶來效益。
記者藍婷瀅:「相信人人家裡都有一台大同電鍋,不過這個老牌電子大廠,如今也完成了,在美國設廠的簽約。」
因應對等關稅,直接到美國設廠減少衝擊,大同日前發布首選標的,為美國本土重電廠希望利用併購或股權投資方式,快速進入看好美國電力市場,也完成了美國業務團隊組件,甚至在今年第一季就已經接獲訂單,能見度上看2027年,也在日本、東南亞和中東有據點,希望能以最大程度避免關稅影響。
經濟學博士楊家彥:「進入美國當地的市場,就變成在既有客戶的服務,跟拓展新客戶的開發上面,可以加深著力點。」
不只老牌大同,AI伺服器大廠緯創,也在美國加州、德州設廠,不過2號董事會後也宣布,將以新台幣14.9億美元,在美國新設子公司。
過去在美國投資設廠就有,英業達、鴻海、廣達、緯創,仁寶過去也在法說會上提到,不排除到赴美設廠。
經濟學博士楊家彥:「台灣整個企業經營跟管理文化,和美國非常非常不同,這裡面一定會有個陣痛或調適期。」
赴美設廠的困境,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過去曾提過,在亞利桑那州生產的晶片成本,可能比在台灣高50%以上,另外根據薪資來看,台灣工程師年薪3、4萬美金,大約是台幣100萬元上下,美國則要18萬美金將近600萬台幣,幾乎是六倍以上。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區位(設廠選擇)可以考慮到這裡,藍領當然是比較低技術的,有的工會是介入比較深的。」
不過專家也看好,畢竟雖然成本多出,但除了自行吸收客戶廠商,也可能會分攤,只要不超過兩成,其實帶來的經濟效益還是相當大。
延伸閱讀:
不只台積電!台灣千億大廠大同「宣布完成簽約」 啟動美國大計畫
【本文由《TVBS新聞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