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預算的削減風暴正在席捲台灣,文化部長李遠以「斷了葉脈的葉子,終將枯萎而死」形容當前危機,強調文化是國家的靈魂,若預算再遭大幅刪減,台灣文化的發展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根據文化部統計,114年文化預算總計編列290億元,但立法院初步通過的刪減數高達6.24億元,影響層面涵蓋出版、國際文化交流、視覺藝術扶植、文化資產保存等各大領域。
其中,「文化黑潮計畫」首當其衝,原編列的14億元預算將被刪減超過九成,幾乎宣告計畫中止。文化部指出,該計畫涵蓋台灣視覺藝術的國際參與扶植,預算刪減意味著台灣藝術家將失去進軍國際展會的機會。更令人憂心的是,文化科技與文創產業的預算也面臨類似命運,原編列的4.64億元恐被刪減至僅剩4700萬元。文化部警告,若此趨勢持續,台灣在全球文化品牌競爭中將進一步落後於其他國家。
除了國際化與創新計畫受阻,刪減與凍結的預算還將對國內文化產業造成深遠影響。出版產業支持計畫如台北國際書展與閱讀推廣活動恐無法正常推進,金曲獎、金鐘獎、金鼎獎等重要獎項的運作也可能受到干擾。文化部指出,業務費凍結比例高達70%,這意味著相關業務僅能運作至今年4月,屆時包括博物館、美術館等全民最直接親近藝文的管道都將面臨營運中斷的風險。
李遠強調,文化預算不僅關乎產業的發展,更涉及全民文化平等近用與國家對外形象的塑造。他呼籲社會各界關注文化預算的削減問題,並感謝朝野立委與民間團體對文化預算的支持。他表示,文化部將持續溝通,爭取保留每一分得來不易的預算,「不到最後一刻,我們絕不放棄」。
The post 文創與文化科技預算刪減逾九成 台灣品牌識別恐陷危機 first appeared on 立報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