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做決定,該如何培養正確的思維呢?行為經濟學家謝赫拉爾.巴努里(Sheheryar Banuri)於《決策思維》一書中, 透過行為科學、心理學,以及現實生活的諸多案例,指引如何建立決策框架,幫助讀者掌握自己的決策,並走上更果斷的道路。以下為原書摘文:
行為科學文獻對我們的目的有4個重要見解。這4個見解是本書的框架基礎。了解它們(以及它們背後的證據)使我們更容易理解為什麼這個框架會如此強大,以及我們如何最好地利用它來實現我們為自己設定的目標。
在接下來第一部分,我們將深入探討這些見解。我們將研究科學證據,了解心理學和經濟學文獻如何互補和複雜化。我認為,如果你想要好好運用這個框架,那麼充分理解這些科學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也認為,你需要一個入門指南。因此,決策思維所依據的4個見解如下:
見解1:決策需要付出努力
在或許是最著名的行為科學著作中,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寫到了2個思維系統:系統1和系統2。
系統1是直覺式決策過程:決策是在沒有任何考慮或深思的情況下做出的。你早上起床,泡了一杯咖啡,一邊喝一邊滑手機看新聞。在此,你做了兩個決定─喝咖啡和滑手機看新聞。但你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你並沒有在有意識地思考之下做出這些決定,它們就是發生了。這類型的決定毫不費力,你每天都會做出許多次。
相較之下,系統2是深思熟慮的決策過程:透過這個系統做出的決策是經過深思和考慮的。你會希望諸如與誰結婚,或者是否要去一個新城市工作等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而做出的,這就是系統2。系統2的決策(那些有助於行為改變的決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當你心力不足時,這些決策會更難做出。
這對我們的目的至關重要,當你思及你的日常生活時,你做出的大多數決定都是在沒有刻意思考的情況下做出的。如果我們想要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必須承認並內化這樣一個事實:有一些困難的決定需要做出,而要做出這些決定,並貫徹到底,需要精力和努力。
由於涉及到努力,當你是有活力和放鬆時,你可能會做出更好的決定,而不是在你疲憊和有壓力的情況下。考慮到努力,這意謂著你對此是有所計劃的。考量做決定的時機,以便可以在你活力充沛時做出決定,而不是在心力不足時做出。這使你有最好的機會做出正確的決定。
想像一下你剛下班回家。由於近中午時有一些重要的會議,你不得不省略午餐,然後你必須工作到很晚。冰箱裡有健康的食材,但備餐需要時間。你滿喜歡這個晚餐快炒料理的想法,但這需要長時間,而你現在很餓。或許你可以從送餐服務APP點一頓健康的晚餐。但當你打開應用程式時,跳出一則炸雞和薯條的廣告,還打7折!
這種情況全關乎努力。因為你比平常更累、更餓,所以做晚餐所需的努力要比平時更多。雖然你有意識地認知到炒菜是最佳選擇,但當你考慮替代方案時,你堅持計劃的能力就會下降。因為你已經感到飢餓,所以當一個新的選擇出現時,你更容易受到影響。
最後,這種速食體驗只需花最少的努力:你不需要離開沙發。如果你把它歸納總結,你的選擇介於:一頓需要付出努力、短時間內結果不確定的餐點(你可能會把菜燒焦),以及一頓無需費力、短時間內結果已知的餐點(炸雞和薯條就是炸雞和薯條嘛)。從這個角度思考,這根本稱不上什麼競賽,送餐應用程式每次都會獲勝。
見解2:我為什麼又這麼做了?
第2個,也許是最重要的見解,是了解動機的必要性。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有所回報,你需要問自己「為什麼」。
動機是複雜的。它來自於許多不同的地方,但我們大致將其歸類為「外在」或「內在」。內在動機源自於任務本身;努力的痛苦被從事任務的樂趣所彌補。一個典型的例子來自於運動。有些人每天早上都會慢跑,因為他們喜歡這件事。他們參與這件事是因為它本身。我們將這些稱為心理回饋或內在回饋。
外在動機可能來自於物質回饋(因為你整個星期都表現出色,於是為自己買一些好東西)或社會回饋(向他人展示你的成就)。
見解3:我們何時想要?
第3個重要的見解是耐心問題。有耐心的人會更長時間地堅持任務,因為他們願意等待獎勵。然而,我們很多人都不是那麼有耐心。我們希望立即以盡可能少的努力換取回饋。總而言之,我們尋求最大化快樂和最小化痛苦。
問題在於,我們可能會習慣於優先考慮立即獲得回饋的簡單事物(例如:先處理收件夾中的郵件)而不是需要花費長時間的困難事物(例如:寫一份長而重要的報告)。我們在理智上理解,有時為了獲得快樂,必須要忍受痛苦,但我們願意從事痛苦活動的程度取決於回饋的強度和頻率。重要的是要記住,當你將目光放長遠時,你必須意識到你的耐心限度,以及在沒有回饋的情況下,你能夠持續努力的程度。
我們存錢的行為能夠充分說明這一點。當人們從事一份自己並不特別喜歡的工作時,他們更有可能花錢而不是存錢,特別是在他們喜歡的東西或體驗上。全世界的酒吧在發薪日那天都人滿為患,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另一方面,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而獲得報酬的人更有可能從他們的薪水中儲蓄。他們對回饋的需求較低。
見解4:你的感知形塑你的決定
行為科學的第4個重要見解是,我們認為正在發生的事,往往並不是實際正在發生的事。我們的感知與客觀現實之間有很大的不同。這種扭曲在行為科學領域中通常被稱之為「偏見」。這裡的想法很簡單(將在第五章中更詳細介紹):我們認為正在發生的事情與實際發生的事情不同,這通常是因為我們的反應是透過我們的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過濾的。
有時,依賴我們的直覺是一個好的策略。但我們的感知常常會導致我們做出不符合我們最佳利益的決定。當處理不確定事物時─我們行動的後果不容易得出─我們的感知有助於引導我們的決策。
重點在於,我們的感知是基於我們的偏好和情感產生的。例如,你是否曾經檢查過你的銀行帳戶,發現裡面的錢比你預期的還少?那是因為你的偏好和情感讓你對於自己花了多少錢有一種直覺。當然,你會希望它有所不同。關於培養出決策思維,我想教給你的一切,這4個見解提供了科學依據。如果你陷入困難,或者你感到不安,請回顧以上的概要。
(本文摘自/決策思維:從戒菸、減肥,到升職加薪,擺脫我們說到卻做不到的人生困境/堡壘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遇到「人生二選一」難題如何做決定?專家列「4關鍵」培養決策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