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祖國」還是「新中國」?
把祖國和新中國、赤色中國等同起來,是一項從1949年開始就進行的工程。在中國,有第二國歌之稱的《歌唱祖國》,標題是祖國,但內容卻是赤色中國。只不過,早期的毛澤東大腦還比較正常,他很清楚祖國、國家、中國,概念很不同。在中國耳熟能詳的紅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原本的歌詞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已經傳唱許久。最後是毛澤東覺得概念有問題,他覺得就算沒有共產黨,中國也還在,只不過是「舊中國」;所以歌詞加了一個「新」字。這就變成了後來的樣子。
毛澤東和共產黨人對祖國、新中國這些看似形而上的概念無比執著,絕不是吃飽了沒事幹。早期接受過民國教育的中國人,多少都懂一些社會學、政治學常識,是完全能夠區分祖國、國家、政府、政黨。如果不進行思想改造,那不利於政權安定。
把祖國和赤色中國等同起來,對中共具有特別的意義。因為中共一直被當作蘇聯的衛星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也是蘇維埃風格。馬克思主義更是外來理論,跟中國傳統完全不沾邊。毛澤東出身地主,很清楚中國士紳階層看重一個政權的文化道統。所以,1949年後,各種各樣的文藝作品和宣傳,都是將紅色江山和祖國鏈接起來,將紅色中國等同於祖國,這就塑造了道統的合法性。
《苦戀》的挑戰:祖國到底多少歲?
1949年中共建政後,官方將祖國和國家交替使用,甚至等同,壟斷了愛國話語,雖然很多人都知道祖國和國家,是完全不同的內涵。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祖國母親、偉大祖國等表述漸漸劃上等號。不過經歷了毛澤東時代的無數政治運動打擊後,當初從海外歸國的知識分子們終於覺醒,他們把祖國和國家區分開,準確地說,是將愛國和愛黨區分開。作家白樺的劇本《苦戀》提出了這個命題。
《苦戀》中有一句經典對白:「你愛這個國家,但這個國家愛你嗎?」劇本的最後一句話是:「我們獲得了一個神聖的權利,那就是祖國,我愛你。」看來,批鬥、戴高帽、遊街示眾,是有效果的,中國的知識分子當時終於明白了中共不是愛國的化身。這對當時的知識分子啟蒙意義極大,對人民群眾的教育意義也非常大。《苦戀》如同打開了一扇門,很多積壓在中國人心中的情緒被釋放,很多能選擇離開的文化人,可以潤的,就趕緊潤。
《苦戀》帶來了一個重大的思想變革,就是中國人不再被官方的愛國、祖國話語所捆綁。在中國,每到十月一日,當官方開始宣傳今天是偉大祖國的生日」,就會引來網民一陣砲轟。很多網民會留言說:「祖國已經5000歲了,怎麼被你們一下子減少了幾千歲的年紀?」堅決把祖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分開來,成為很多中國人的道德立場和宣示。這其中,作家韓寒是個典型人物,他對官方愛國話語的諷刺可謂頗有心得。當網民質疑韓寒對釣魚台問題、中美對抗不表態,比喻說「如果有人強暴你母親,你會沈默嗎?」韓寒會很淡定地說:我媽是我媽,國家是國家,國家不是我媽。
如果你問晚年的張愛玲:妳的祖國是哪裡?她會毫不猶豫告訴你:中國,但是她絕對不會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否則她為何要寫《秧歌》和《赤地之戀》?
始終不敵「你國」、「趙國」
儘管政府不斷將祖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劃上等號,但最大的挑戰並不是外人不給面子,而是中國人自己不給面子。「你國」、「趙國」等稱呼,成為網上關鍵詞,反映出中國年輕人對官方愛國主義的抵制和背離。
你國、趙國,是自我和對方清楚的界限,是要告訴官方,你的國家不是我的國家。因為你的國家,官員妻妾成群、軍隊由紅二代當將軍、江山是紅色權貴掌控,我們只是天朝的螻蟻和草民,只是隨時被割的韭菜。我奮鬥幾十年的一切,只是你一個晚上的揮霍。所以,我怎麼可能和你同一國呢?所以你的繁榮盛世,和我沒有關係。
這是中國人在道德和認同上和這個紅色國家劃清界限。這些中國人不會嫌棄長江、黃河,也不會鄙視泰山、衡山,但他們真的很討厭拿愛國來對他們作威作福的那群官員。因為官員們綁架了祖國,建立了一個不屬於普通中國人的國家政權。
尷尬的「祖國萬歲」
1945年抗戰勝利時,新加坡各界華人舉行遊行慶祝活動。其中,婦女界代表們手拉一幅巨大的中華民國青天白日國旗,國旗上面寫著四個字:「祖國萬歲」。這個場景,被新聞記者拍攝之後,成為海外華人心向祖國、支持抗戰的經典畫面。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華人在抗戰中貢獻極大,他們組成的南僑機工,有數千人之多,成為滇緬公路上駕駛運輸車輛的司機,將美國的援助物資一批批送往前線。沒有新馬華人,就沒有抗戰生命線的持續。
然而,尷尬的是,新加坡女性青天白日旗中的「祖國」,肯定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時候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沒誕生。不知是不是這個原因,後來留在中國的南僑機工,真是吃盡了苦,受盡了罪,挨批鬥數十年,死的死,冤的冤。所以這個「祖國萬歲」的照片,中國是沒怎麼使用過。
1945年,新加坡華人遊行,高舉「祖國萬歲」旗幟 ,慶祝抗戰勝利。(圖:作者提供 )
祖國:既是客觀,但更是自我認同
祖國是一種客觀。就詞源看,這個詞只有對移民才有意義,通常是指第一代移民的母國。但後來,祖國這個詞具有了地理、文化的概念。特別是文化、血緣意義上,祖國這個詞,還具有一種國上之國的概念。這是一種客觀。但另一方面,祖國更是一種主觀認同,準確說,是一種自我的情感認同和選擇,所以很多生活在香港調景嶺的居民,將台灣視為自由祖國,雖然他們出生在中國大陸不同省份。
今天這個時代,國家認同是一種價值和契約,也是一種選擇。單純依靠地理、歷史、文化來決定選擇和認同,是不公道的,也剝奪了自主選擇權。因為地理出生、文化族群、血緣關係,並不是一個人可以選擇的,而是先天的。但一個人可以選擇的,是價值和後天的認同。
時代不是靜止的。1945年,新加坡華人會手捧巨幅中華民國國旗,上面寫著「祖國萬歲」。如果同樣的場景在如今再發生一次,還是舉青天白日滿地紅,還是寫「祖國萬歲」,新加坡人會知道這是緬懷歷史、紀念抗戰。但如今的新加坡,對「祖國」二字非常緊張,深怕北京用來佔新加坡便宜,或被當成中國一部分。而且,如果在今日,把那個旗幟換成五星旗,再寫上「祖國萬歲」,遊行在新加坡街道上,那一定會嚇壞新加坡人!與其總逼著別人認同自己是祖國,倒不如去想想為何總被自己的人民稱為「你國」和「趙國」。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賴清德拋「祖國說」 學者:跟中國直球對決
台灣入聯的號角:歐美挑戰中國對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的詮釋
賴總統國慶晚會拋「祖國說」 外媒關注登衛報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