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眾網記者劉家瑜/綜合報導】
國發會今(27)日發布2月景氣對策信號,綜合判斷分數為10分,月減1分,探近14年以來低點,續亮第四顆代表「景氣低迷」的藍燈;景氣領先指標上升1.17%,呈連續4個月上升,同時指標下降1.92%,為連13個月下跌,後續仍須密切關注景氣變化。展望未來,國發會經濟處處長吳明蕙表示,預計3月綜合判斷分數持平,續維持10分,由於外貿需求續呈疲弱,目前仍在逐底階段,出口上半年景氣恐難擺脫藍燈。
吳明蕙解釋,最主要是出口還是不好,出口不好一定會影響到生產、銷售,這些都是連帶性的。目前來看,出口在上半年應該還是負成長,整個景氣在上半年來說,還很難來擺脫目前低迷的狀態。
吳明蕙表示,先進國家需求疲弱,目前中國大陸解封、需求增加,對出口導向的經濟體是好消息。外銷訂單動向指數連兩月站穩50以上,代表存貨去化也慢慢接近尾聲,廠商對於未來訂單增加也慢慢回復信心,這是支撐領先指標連4個月上升的重要因素,「上揚的幅度雖不大,但是至少逐月微幅增加。」另外,台經院製造業營業氣候指數連4月上揚,中經院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呈現連續3個月上揚,若此趨勢持續,底部或許再過幾個月就會確立。
但吳明蕙也說,若要確立景氣回升,需看到「同時指標」也同步上揚,「領先指標」只是期待應該要慢慢來脫離低迷的狀況,可是要把握「景氣走出谷底」,要看到同時指標止跌,並連續幾個月上揚,才會更確立。因此目前景氣並非有把握說「已經走出谷底,逐漸往復甦的方向前進」。

吳明蕙指出,全球景氣低迷,主要國家的領先指標及PMI都在下滑,終端市場需求不振,加以產業鏈持續調整庫存,致2月生產面、貿易面、金融面、信心面指標仍低迷,惟內需消費回溫,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均較去年同期擴增。據主計總處預測,前三季出口都不是很理想,但除了商品出口,還有包括服務業輸出,在近期立院通過的《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特別條例》也在積極規劃促進觀光客來台,增加服務的輸出,讓整個對外輸出有正面的效益。
從9項構成項中來看,股價指數由藍燈轉呈黃藍燈,分數增加1分,海關出口值、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均由黃藍燈轉呈藍燈,分數各減少1分;其餘6項燈號不變。
投資方面,國內半導體先進製程、綠能投資持續,政府擴大公共建設預算,並落實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均有助維繫投資動能;內需方面,隨疫情影響淡化,加以政府強化疫後經濟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等措施,可望促進消費動能。由於全球通膨仍居高、升息對經濟與金融市場衝擊逐漸發酵,加上俄烏戰爭膠著,美中科技爭端持續等不確定因素影響,仍須密切關注後續發展,妥為因應。
更多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