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棒球明日之星,因車禍被判定下半身癱瘓的棒球投手覃頎恩,歷經8個月的幹細胞治療治療與復健,已可自行運用輔具穩健走路。光田綜合醫院與尖端醫今(22)日舉行記者會,分享脊髓損傷患者接受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治療成果,光田沙鹿院區陳子勇院長表示,過去被判定癱瘓的脊損患者,除了依靠輪椅,再無醫療介入的可能,隨著再生醫學的發展,造福更多脊髓損傷患者,為醫學進展帶來曙光。
熱愛棒球的頎恩從少棒、青少棒、青棒,一路打進全國成棒甲組春季聯賽,擔任投手的覃頎恩有著「下一個牧田和久」的美譽。但前年一次嚴重車禍造成他胸椎第四節、第五節錯位性骨折,ASIA脊髓損傷程度為A級,也就是下肢完全性損傷。20歲的年紀就要面對再也無法打棒球的人生遽變,覃頎恩曾痛苦地向媽媽說「為什麼要讓他醒過來。」。萬念俱灰的覃頎恩,在家人的鼓勵與陪伴下,不放棄尋求治療的機會,在接觸到幹細胞治療的相關報導後重燃希望,111年8月開始接受幹細胞療程至今,從當時評估原有感覺止於胸椎第五節,經治療後,111年12月再次評估,已下行胸椎第七節有感覺,ASIA脊髓損傷程度進步到B級。覃頎恩說「想再次站上投手丘」!
陳子勇院長說明,覃頎恩從完全無知覺到漸漸有感,是透過骨髓中含有間質幹細胞有免疫調節與細胞分化的能力,同時誘導神經細胞再生,有機會使斷裂的神經傳導恢復。治療的方式是從患者體內抽取骨髓後,由專門的細胞製備場進行分離、萃取及培養,再以精準定位注射的方式打回體內,讓受損的脊髓慢慢再生。術後配合積極的復健與其他輔助醫療,加上覃頎恩原先運動員的底子不錯,治療的效果很好,目前已經可以自理日常起居、移位與排尿,也可在輔具的運用下走路更穩。覃頎恩媽媽也說,現在頎恩已經可以獨立待在家做自己的事,大幅減少對於家人的依賴,心裡感到非常安慰。
陳子勇院長補充說明,脊髓損傷除了細胞治療之外,相關的輔助醫療也十分重要。像是中醫的針炙治療與中藥調理,家庭醫學科協助恢復日常生活機能、降低併發症,復健科積極的肌力及耐力訓練等等,醫療輔助效果不可忽視,都能夠有效幫助患者術後持續的進步。(張文祿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