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因為現今行銷與廣告、實際市場銷量影響,讓不少人以為蘇格蘭是威士忌的大宗和發源地,可事實是早在19世紀,鄰近的愛爾蘭才是主導威士忌流行和發展的主流國,銷量遍及英、美兩大市場,這在物流與宣傳不普及的當年,用「獨霸一方」來形容可不為過。
既然愛爾蘭威士忌曾經是世界威士忌的領頭羊,為何後來卻在市場消聲匿跡好一陣子,將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王朝拱手讓人?就連獨具特色的Whiskey也被少了「e」的Whisky所取代?答案很簡單:成也局勢,敗也局勢。

英國與愛爾蘭之間錯綜複雜的占領與統治關係,從公元前3000年起就開始了,許多故事不僅網路查得到,還被拍成好幾部膾炙人口的電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研究;簡言之,愛爾蘭在1919年1月21日啟動獨立戰爭,並於1921年7月11日簽署休戰協議、12月簽訂英愛條約,愛爾蘭終於逐漸爭取到邁向獨立之路。只是,在歷經這麼一段戰役,再加上1920年美國頒布禁酒令、1939年又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不只全球經濟大蕭條,各種內需、外銷銳減加上內耗與百廢待舉的消磨,讓全盛時期曾經擁有百來間酒廠的愛爾蘭,最後也倒閉剩只手可數的酒廠苟延殘喘。
無論是政治或經濟影響,曾經不可一世的愛爾蘭威士忌都在一波接一波的環境衝擊下差點全軍覆沒,這也讓鄰近的蘇格蘭酒廠得以順勢發展,在世代變遷下發展成擁有數百座酒廠的威士忌主流國。不過,俗話說的好,風水輪流轉,加上網路時代的高度宣傳與影響力,愛爾蘭威士忌似乎正在市場蓄勢待發。
2022年愛爾蘭威士忌出口首度突破10億歐元
根據愛爾蘭威士忌協會(Irish Whiskey Association;IWA)於1月11日發表的新聞表示,愛爾蘭威士忌於2022年出口額首次突破10億歐元,這不只是單純的數字,對愛爾蘭威士忌發展而言更具有重大意義。
愛爾蘭威士忌協會主席William Lavelle表示:「突破10億歐元的出口值代表了愛爾蘭威士忌復興的另一個重要里程碑,並證實了我們獨特的全島嶼工業到我們的共享經濟。在整個愛爾蘭島,愛爾蘭威士忌出口的增長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也為區域和農村社區帶來了更多投資機會。」
而愛爾蘭威士忌協會也在2022年10月頒布的「愛爾蘭威士忌全球國際貿易報告」中指出,全球消費者對於愛爾蘭威士忌越來越感興趣的原因大致來自於:
1. 消費者喝得少但願意選擇更好。
2. 市場快速與多元化,亞洲與非洲市場興起。
3. 受疫情影響而掘起的電子商務成為主要銷售渠道。
4. Z世代消費者對於愛爾蘭威士忌的興趣提升。
此外從報告內容也可以看到,2021年除了主要且持續成長的美國、英國、德國和波蘭等等之外,中國、以色列、奧地利、韓國等地對愛爾蘭威士忌的注意與進口量也在逐年提升,加上從2010年至2020年1月,愛爾蘭威士忌全球銷量從6000萬瓶成長到1.44億瓶,大幅增長140%,讓2010年僅有四間酒廠的愛爾蘭,10年後也同步復甦為38間。

修訂愛爾蘭威士忌新規範以利成長
隨著市場銷售攀升以及消費矚目度提升,愛爾蘭威士忌協會放眼未來,也針對愛爾蘭威士忌的製程和規範,提交一分新的內容予歐盟,希望能更有助未來愛爾蘭威士忌的在市場上的定位及發展。
現階段愛爾蘭威士忌的規範分類分別有:
●單一麥芽愛爾蘭威士忌(Malt Irish Whiskey):使用100%發芽麥芽,限採用純壺式蒸餾器進行二次或三次蒸餾。
●穀物愛爾蘭威士忌(Grain Irish Whiskey):使用玉米或小麥、且要包含未發芽的穀物,麥芽成分最多只能占30%;允許採用連續式蒸餾器進行蒸餾。
●純壺式蒸餾愛爾蘭威士忌(Pot Still Irish Whiskey):需使用30%以上的未發芽大麥、30%以上的無泥煤麥芽,以及5%以上的其他未發芽穀物製作,限採用純壺式蒸餾器進行二次或三次蒸餾。
●調和式愛爾蘭威士忌(Blended Irish Whiskey):使用兩家(或以上)愛爾蘭酒廠的兩種(或以上)愛爾蘭威士忌調和。
其中最重要的二項修改提議,一是刪除穀物愛爾蘭威士忌最多只能占30%的麥芽成分,二是允許純壺式蒸餾愛爾蘭威士忌擁有最多30%其他穀物,即燕麥、小麥或黑麥的加入。這二項的改變不僅能減少窯爐的使用以換來更環保、節能的需求,同時也能讓愛爾蘭威士忌擁有更多的風味可能性,並賦予酒廠更多靈活度與創新能力。
除此之外,包括酒標、包裝、廣告以及行銷方式,IWA也希望能制訂出更統一的規範,讓消費者更清楚愛爾蘭威士忌的定義與規範,同時也在市場更具競爭力。在這麼多努力下,愛爾蘭威士忌是不是真能超越蘇格蘭威士忌?尚難以定論,但可以確定的是,消費者未來一定能在威士忌市場,迎來風味更豐富、品質更優異的威士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