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的防疫護身符
香帽、香盒、香醋瓶、腰掛、香膏墜
20世紀初的北非沙漠地區,很流行一種叫「絲喀布」(Skhab)的項鍊,它乍看之下是不起眼的土色,卻是以珍貴的龍延香、番紅花、玫瑰、麝香、丁香、肉豆蔻等材料搗成泥,再捏製而成,據說氣味可以持續數十年。北非少女將「絲喀布」視為護身符,和錢幣或黃金珍珠一起配戴,用來招喚愛情和財富。
其實香氣護身符的概念,從更久遠的古代就已經產生,對香氣與美麗的事物的迷戀,幾乎與文明存在的歷史一樣長。當一個人遇上芬芳的植物,最簡單、最合乎直覺的方式,就是採下來掛在身上,或是編成花環,獻給鐘愛的對象。但是,氣味是脆弱的,當花朵從盛開到枯萎,結束了短暫生命,那些細緻的芬芳,很快就消逝的無影無蹤,該怎麼將香氣保留在身上,成了智者們煩惱的課題。
香帽,祝福淨化的時尚
在古埃及壁畫中,仕女們常戴著一種錐型帽子,模樣之奇妙讓我誤以為是頭上長了角(就像柯南動畫裡毛利蘭的髮型……)。研究指出,它其實是一種芳香飾品,以香油和蜂蠟製作,在參加盛宴或開趴時,戴上香帽可是非常時尚,當體溫使蠟融化,除了釋出香氣,還能滋養秀髮,簡直一舉兩得。
但老頂著一個沉重的飾品,也不是辦法,埃及人想到用東西裝盛香蠟。蛋殼和尼羅河的蚌殼是現成容器,而獸骨、石頭、陶器也是不錯的素材,還要做輕巧一點,方便攜帶隨手取用。高級版的雪花石膏香油瓶,裝了乳香、沒藥、肉桂、薄荷等成分,是貴族的最愛。
很快的,有人發現這類容器可以被改良為飾品。2700年前的伊特拉斯坎文明(Etruscan),就打造出香油用的黃金項鍊,不但有美麗圖案,還隨時散發松脂、香桃木、鷹爪豆的醉人芬芳。羅馬帝國最熱門的競技場中,角鬥士會把玻璃或 瑪瑙製的香油瓶,用繩子綁好掛在身上,進場前吸聞塗抹,以提高勇氣,並庇佑對戰成功。
這些飾品非常特殊,不只象徵社會地位,也具備了神聖力量。香氣原本就會拿來驅邪淨化,珠寶和金銀也帶來祝福,兩者相遇正是如虎添翼,能保護配戴它的主人,成為最強大的護身符!
香盒,療癒的萬能秘藥
西羅馬帝國滅亡後,香氣文明大幅衰退,一直到十字軍時代才終於復活。參戰者帶回大批戰利品,像貴重的藥草、香辛料、香脂、珍木、玫瑰水,和罕見的龍涎香、麝香、靈貓香,讓騎士淑女們為之瘋狂!保守的教會系統,雖把其他感官當成罪惡,卻破例肯定了嗅覺,主張香氣「來自天堂」。
中世紀最特殊的飾品是「香盒」(Pomander),又叫「琥珀蘋果」,通常是球狀外形,裡頭裝上被稱為琥珀的龍涎香,及其他藥草。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香盒打造得愈加華美,造型也更多變,工匠毫不吝惜的使用金銀,與鑽石、黃玉、翡翠、紅寶、石榴石等材料製作。王公貴族們則用鍊子將香盒掛在身上。耀眼的光澤隨著步伐,在衣裙間熠熠生輝,不斷發出馨香。
肯花這麼多金錢,絕非貪圖享受,而是為了保命!當時整個歐洲在鼠疫的陰影之下,香料則被當作驅逐病氣的萬靈藥,像免死金牌一樣天天配戴,也是很合理的。身份愈高的人愈願意下重本,有名的「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就有許多昂貴的香盒。信仰虔誠的貴族,還會把香盒和浸過玫瑰水的念珠串在一起,隨時誦經,祈求上帝垂憐。香盒的防護和治療力量,宛如強大的魔法咒語,不只作為護身符,更具有藥用價值。打開它隱密的雙層構造,就像打開了永生的奧秘。
香醋瓶、嗅鹽罐,提神防暈聖品
進入18世紀,「香醋瓶」(Vinaigrettes)成為最風行的飾品,這是種裝了海綿的金屬容器,先讓海棉浸滿香醋,就能隨時打開蓋子嗅吸。或許以今天的眼光來評價,它聞起來酸酸的並不討喜,卻很提神醒腦,而且醋浸泡芳香植物後,味道會變得更醇厚。用迷迭香、薰衣草、鼠尾草、百里香等製作的「四賊醋」,是最經典的防疫治病配方,而加了玫瑰或紫羅蘭的醋,也很受歡迎。
到了維多利亞時代,香醋瓶成了每位淑女的必備聖品,設計越來越精良,有的做了秘密機關,甚至製成項鍊、耳環、戒指等造型。社會上普遍認為:這種芳香飾品能讓人維持優雅的姿態,平和的心靈,帶來端莊的氣質。但事實上,香醋罐最派上用場的時機,往往發生在淑女因束腰太緊而昏迷,或衣領太高喘不過氣的狀況。它就像隨身藥瓶,若有任何不舒服,只要吸聞香氣,就能改善症頭。
還有一種其實完全不香的氣味產品,叫作「嗅鹽」(Smelling Salts),也就是阿摩尼亞的結晶。它有刺激的衝鼻感,聞了之後號稱可治頭痛、精神百倍、頭腦靈光、考試都考一百分。謙謙紳士們人手一罐,寫作時可以用,決鬥時可以用,拯救心儀的弱女子時可以用。19世紀的少女也很配合,在受到驚嚇時一定要暈倒一下,好讓男人有機會拿出精雕細琢的嗅鹽小罐,她再來個悠悠的甦醒……。
腰掛、香水首飾,炫耀的精品
談了偏重功能的香氣產品之後,來聊聊「為美而香」的時代。工業革命後,芳香市場的興旺,拿破崙的功勞必須記上一筆。拿破崙身為標準的香水迷,據說無論出遠門或上戰場,都得隨身帶上一小瓶,瘋狂的用量更令人瞠目結舌,一個月消耗六十瓶古龍水,不只噴灑,還拿來泡澡、漱口、加進酒或料理。他慧星般燦爛的生涯,就像一則壯麗的英雄童話,充滿刺激的話題性,老百姓也對過去貴族才能專享的香氣產品,感到興致高昂!各大香水工坊順勢推出了商業香水,為了供應廣大需求,玻璃容器成為標準配備。
《香水》這部小說用了很多篇幅,來描繪18世紀的巴黎是如何臭氣薰天。19世紀之後狀況雖有改善,但上流階級在逛大街時,還是想讓鼻子擁有更多安全感,他們在手帕、扇子、帽子等貼身物品噴上香氣,並訂製附瓶子的鍊墜或別針,方便攜帶香水。
客人願意花錢買美感,香水首飾也跟著愈加迷人,出現文藝復興設計,神秘的東方風格,或新藝術流派。雖然很少鑲入寶石,但只要把玻璃染色切花,再包上金屬做裝飾,或配合彩色琺瑯和手繪瓷器,就成了吸引目光的隨身香水瓶。
為了把到手的精品帶出門炫耀,19世紀很流行「腰掛」(Chatelain),這個法文字原本指「城堡女主人」,只要想像一下童話《藍鬍子》中,那位差點被老公殺掉的美麗妻子,拿一大串鑰匙顫抖打開秘室的樣子,就能猜出腰掛的長相了。這是種把日常用品繫在一起的飾品,一頭是別針或掛勾,另一邊則有多條小鏈子,分別扣上香水瓶、牙籤、鐘表、鑰匙、火柴盒、針線包、放大鏡……等,五花八門。
依身份不同,每個人該帶的雜什都不相同,女僕有女僕的腰掛,護士有護士的腰掛,只要小姐夫人出門,身上都會有一大串東西鏘鏘作響,蔚為奇觀!事實上,在中國早已流行過類似的東西,明代章回小說《金瓶梅》中,就提到潘金蓮在胸前戴了「玎璫七事」當飾品。有些中式銀掛件也附加香囊功能,在鏤刻的容器內放進香藥,便能滿身芬芳。
香膏墜,芳香飾品的大眾化
芳香飾品是富裕的象徵,常與文化中心一同轉移,最早的發明來自埃及,然後是希臘、羅馬、中東。佛羅倫斯和威尼斯曾成為香水重鎮,下一個接棒者則是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等海上強權。隨著美國這個年輕的國家成為暴發戶,商人也把腦筋動到新興市場上。
1837年蒂芙尼(Tiffany)在紐約開了第一家店,他們對歐洲時尚反應很敏銳,曾販售香醋瓶、嗅鹽罐等商品,也設計了經典的心型包金香水墜子。1886年雅芳(Avon)成立,1909年 蜜斯佛陀(Max Factor)成立,1946年雅詩蘭黛(Estee Lauder)成立,從此開啟了消費時代,讓芳香飾品進入品牌競爭的戰國時期。
如果要製作成飾品,香膏比香水更有利益:容量小,不需要擔心打破或漏出,使用方便,氣味持久。於是化妝品公司紛紛推出方便攜帶的香膏墜,有的做成粉盒狀,有的像懷錶或項鍊,材質則來自可大量生產的合金、琺瑯、合成樹脂、水鑽、假珍珠等。
70和80年代,品牌首飾的熱潮達到最高峰,有專門的設計師接受委託,以便一年推出多款香膏,或年年改款。為了迎合各種口味,復古風、現代風、野獸派都有人在賣,並且偏愛鮮豔色彩或大量金色,甚至大膽做成動物造型,魚、狗、天鵝、青蛙、獵豹、貓頭鷹,應有盡有。即使它們在熱潮後再度沒落,成了時代最後的榮光,但芳香飾品並沒有消失,反而與逐漸盛行的芳香療法結合。
使用精油鍊之前,回顧這段歷史別具意義。從守護到淨化,從改善情緒到治療疾病,從召喚財富到祝福愛情,從欣賞美感到享受生命,香氣魔法的力量一直與人類同在,未來也將繼續陪伴我們,進入下一個時代。
本文摘自原點出版《芳療天后Gina給你 情緒專科精油調香全書:一次弄懂精油調香的核心法則!解決120種人際、工作與家庭困境》
【更多內容請上大雁出版基地、《Uni-Books 原點出版》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