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自由之心】改編自所羅門‧諾薩普(Solomon Northup)的自傳《身為奴隸的12年》(Twelve Years as a Slave)。電影的正式海報,是所羅門‧諾薩普(奇維托艾吉佛 Chiwetel Ejiofor)奔跑的模樣,給人奔向自由的連想,但電影卻一再擊碎這個美夢的編織。
在【曼德拉:漫漫自由路】裡,本是非洲大陸原生的黑人,卻得拿著白皮膚的,荷蘭人所制定的通行證,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行走,乞丐趕廟公的惡行,橫行在每一吋有人的地方。所羅門‧諾薩普是自由人,因為他領有「證明」,一張證明他是自由的紙,由白人發配的權益,他根本就不曾擁有真正的自由。
各種仙人跳
網路盛傳一則「盜腎故事」,版本眾多,不過男主角都一樣笨。【自由之心】的主角單純無害,人口販子眼裡的肥羊,這不只是無本生意,還是無恥生意!種族鬥爭的類型作品,奴隸主一定要夠無恥、變態,來凸顯出主角的悲慘與無奈,只是【自由之心】的結局並不爽快,反而瀰漫著一絲的無奈。
除了麥克法斯賓達 Michael Fassbender 飾演惡名昭彰的奴隸主外,保羅迪諾 Paul Dano 瘋瘋癲癲、歇斯底里的角色也很突出。相反的班奈狄克·康柏拜區 William Ford 在【自由之心】裡雖然比在【八月心風暴】好點,但也只是凸顯其他奴隸主的狂妄而已,但他將小提琴送給主角的情節則非常有趣。
何不群起反抗?
一般人對黑人的印象,不外乎是歌聲好、體魄佳,一群黑人怎會甘願臣服於白人的淫威之下呢?這就是人被磨出來的奴性,認為這是逃不出去的宿命,其實只要團結,憑藉著「種族的差異」,奔向自由或是反客為主,看起來是易如反掌的事。
被奴役的人之所以忍氣吞聲,就是因為求助無門,法律站在奴隸主那方,社會也站在奴隸主那方,小蝦米還是無法戰勝大鯨魚。大家都以為那個黑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是現在的社會,以大欺小卻依舊存在著,老闆與員工的關係,就如同奴隸主與奴隸,一個張牙舞爪;一個畏畏縮縮,就是因為沒有保護的力量。
不要只是存活下來,而是像個人一樣活著
【自由之心】導演、編劇與原作家都是黑人,電影呈現卻沒有偏激指責,而是以局外人的角度去說故事,你覺得白人很可惡,你看到黑人很可憐,但你無法否認眼前扭曲的事實,可以感受到很扎實的絕望,而希望卻像風中殘燭一樣。所羅門必須用盡全力的活著,像勾踐臥薪嘗膽一樣,只有活著,才有機會重返自由。
「愛情誠可貴,自由價更高!」自由自在的活著,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在臺灣,男性有義務當兵,而彼此間流傳著一句玩笑話「什麼都是假的,只有退伍才事真的。」當你從一個自由的人(也許不是那麼自由),進入一個極度不自由的環境,你就會了解到自由的可貴。
原文出處:電影白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