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80/20法則
80/20法則主張:一小部分的原因、投入或努力,通常可以產生大部分的結果、產出或報酬。就字面意義來看,這法則是說,你所完成的工作裡,百分之八十的成果,來自於你所花的百分之二十時間。如此說來,對所有實際的目標,我們五分之四的努力──也就是大部分的努力,是與成果無關的。這情況有違一般人的預期。
所以,80/20法則指出,在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以及努力和報酬之間,本來就是不平衡的。80/20的關係,提供這個不平衡現象一個非常好的指標:典型的模式會顯示,百分之八十的成績,歸功於百分之二十的努力。下頁的圖表示出這些典型的模式。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在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以及努力和報酬之間,本來就是不平衡的80/20的關係,提供這個不平衡現象一個非常好的指標。
在商業世界裡,出現許多80/20法則的情況:
百分之二十的產品,或百分之二十的客戶,涵蓋了約百分之八十的營業額。
百分之二十的產品或顧客,通常占該企業組織約百分之八十的獲利。
在社會上,百分之二十的罪犯占了所有罪行的百分之八十。
百分之二十的汽車駕駛人,引起百分之八十的交通事故。
百分之二十的已婚者,占離婚人口的百分之八十(那些不斷再婚又再離婚的人,扭曲了統計的數字,讓人對婚姻的忠誠度大感悲觀)。
百分之二十的孩子,達到百分之八十的教育水準。
在家中,百分之二十的地毯面積可能有百分之八十的磨損。百分之八十的時間裡,你穿的是你所有衣服的百分之二十。如果你有一只保全警報器,百分之八十的錯誤警示,是由百分之二十的原因造成的。
而引擎更是80/20法則極好的明證:百分之八十的能源浪費在燃燒上,只有百分之二十可以傳送到車輪;而這百分之二十的投入,卻能產生百分之百的產出!
80/20法則為何如此重要?
因為80/20是反直覺的。我們總會預期,所有的原因大致上是一樣重要的:所有顧客一樣重要;所有生意、每一種產品和每一分利潤都一樣好;某範圍的所有員工大致上有同等價值;我們過的每一天或每一星期都同樣重要;所有的朋友對我們一樣重要;所有的諮詢或電話都應一視同仁;每一所大學都優秀;所有問題都有一大堆原因,不值得找出其中少數的關鍵原因;所有的機會都有近似價值,所以我們全都平等相待。
我們很容易假設,百分之五十的原因或投入,會造成百分之五十的結果及產出。我們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事情的因果會有一個相等的平衡──有時候的確如此。但這種「50/50的謬誤」,是最不正確且最有害的,又最深植人心的概念。80/20法則主張,當我們檢視和分析兩組與因果有關的資料時,最可能的結果是出現一個不平衡的模式。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我們有一個先入為主的觀念,認為事情的因果會有一個相等的平衡。
這不平衡可能是65/35、70/30、75/25、80/20、95/5或99.9/0.1。或是其他任何一個組合,不過,做比較的這兩個數目加起來未必等於一百。
80/20法則還認為,當我們知道真實的關係時,我們會被它的不平衡嚇一跳,而無論那是何種程度的不平衡,通常都會超過我們的預期。高階主管可能本來就自己在心中揣測,某些顧客或產品比其他顧客或產品更能獲利,但當了解了其間真正的差異之後,他們多半會很驚訝,甚至到震驚的程度。老師可能知道,問題最多的學生或曠課情形來自少數學生,但如果仔細分析紀錄的話,不平衡的程度比預期來得大。我們也許覺得,生活中某些時段的時間比其他時段更寶貴,但如果我們計算了投入和產出,其差異仍令人吃驚。
為什麼應該在意80/20法則?不管你知不知道原因,此原則都可以應用到你的生活、你的社交圈、你的工作場所!認識了80/20法則,能讓你看清楚四周到底發生什麼事。
本書的最高宗旨是要告訴你,若運用了80/20法則,我們的日常生活能得到大幅改善:人人都能更有效率,更快樂;所有追求利潤的公司獲利更多;每一個非營利組織的努力可以更有用;政府能為人民謀更多福利;所有個人和組織,都能只用少少的努力、花費或投資,便獲得更多的益處,並避免產生負面價值。
這整個過程的重心,是一種替換過程。凡是在使用之後會減弱效果的資源,都不應再採用或應盡量少用;而能夠發揮強力效果的資源,應盡可能多用。每一項資源都應用在它最能顯出價值的地方。至於力量弱的資源,則應盡可能使之模仿強力資源的行動。
企業和市場運用此法則已有幾百年,成果極佳。約一八○○年時,法國經濟學者賽依(J-B Say)創造了「創業家」(entrepreneur)這個詞,認為「創業家改善了經濟資源,使之由較低的生產力轉成有較高的生產力與收穫」。
但80/20法則有個非常有意思的含義,那就是:企業和市場距離最理想的情況還有一大段路。比如說,80/20法則主張,百分之二十的產品、顧客或員工,是百分之八十的利潤來源──如果此說為真,而經詳細審視後也的確可看出一些非常不平衡的模式存在,那麼這表示:離高效率或理想狀況仍然相當遙遠。這情形的含義是:一,百分之八十的產品、顧客或員工,只能賺取百分之二十的利潤;二,這簡直造成莫大的浪費;三,公司的最有力資源,會因其他效率低得多的大多數而受到壓抑;四,如果能賣掉更多的好產品,能聘到好員工,能吸引顧客(或能讓顧客願意多購買產品),那麼利潤就能增加。
既然有此情況存在,一定有人會問:為什麼還要繼續生產那些只獲利百分之二十的百分之八十產品呢?但一般公司很少會這樣問,因為這問題的答案意味著要採取激烈且徹底的措施:停止生產五分之四的產品。此改變非同小可!
賽依所謂的創業家成果,在現代金融家口中成為套利(arbitrage)。國際金融市場修正價值變化的速度非常快,例如對匯率的反應。創業家或套利的過程,能把資源從效用低的部分移轉到能發揮功用之處,但商業組織和一般人不懂這方法,也不懂得把低價值的資源去除,轉而購買高價值的資源。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有些資源的生產力超高──但只有少數資源是如此(朱蘭稱這種為「關鍵少數」)。而我們也不知道,資源中的一大部分只有少許生產力,或實際上會造成負面效果(朱蘭稱這為「無用多數)。如果我們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中確實意識到「關鍵少數」和「無用多數」之間的差異,並且著手改善,則我們所珍視的事物將可以增加。
本文摘自大塊文化《80/20法則:商場獲利與生活如意的成功法則(20週年擴充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