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孩子的人生,降低父母的存在感!
孩子以觀眾身分,觀察父母之間不斷重複的行為模式。有些孩子在人生非常早期的階段,就抱持著「男女之愛是反覆的支配」這種認知。也有女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直認為結婚就是要像母親那樣忍耐。明明心裡發誓絕對不要重蹈母親的覆轍,但是和自己選擇的男性結婚後,卻發現自己仍重複做著和母親一樣的事。
(圖片來源:公共電視)
圖說:孩子明明心裡發誓絕對不要重蹈母親的覆轍,但是長大卻發現,自己仍重複做著和母親一樣的事。
這不是遺傳,也不是當事人的性格問題,而是從幼年時期開始,每天所見的父母間關係,帶給自己極大影響所致。因為對孩子而言,父母之間的關係就是人生的全部,就像空氣一樣。
若父母是一對幸福夫妻,孩子也會很幸福。母親擁有幸福是最重要的事。不論孩子是什麼情況,能夠自我充實的母親不會以期待去束縛孩子。因為就算孩子不想上學,她們也不認為這關乎到對自我的評價;就算孩子沒有考上優秀學校,也不認為這種事會影響自己的人生。
有些母親會覺得孩子不想上學、沒有考上理想志願學校很丟臉,但其實孩子一點也不覺得丟臉。此外,也有許多父母會隱瞞孩子就讀的學校。如果真為孩子著想,父母應該以孩子現在就讀的學校為榮吧。父母這些做法對孩子來說很失禮吧。父母應該無條件祈求孩子幸福,不要任意強迫孩子接受那些條件(學歷或公司等),強迫孩子接受自己所認為的幸福模式。
(圖片來源:公共電視)
圖說:父母不要任意強迫孩子接受那些條件(學歷或公司等),強迫孩子接受自己所認為的幸福模式。
當母親幸福,孩子自然會獨立離開家裡。和朋友或男朋友在一起,一定比和中年婦女在一起開心。即使母親為了戀情瘋狂,對孩子來說,還是好過那些只是為了面子而活、假裝丟棄女性身分、沒有完全燃燒的母親。
享受自己人生的母親,不會成為孩子的負擔。在孩子的青春期之後,父母應該慢慢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因為孩子的人生是他們自己的人生,父母無法插手。父母能做的,只有不打擾孩子,讓他們自己去面對現實。
我跟前來進行心理輔導的父母談話後,不禁覺得所謂的「父母心」,其實就是擔心「孩子是否會背叛自己的期待」。把父母對孩子的愛,和「要符合父母期待」這種支配混為一談。
母親要慢慢離開孩子,專心過自己的生活,就算是意氣用事,也要讓自己幸福。如果能和丈夫一起幸福,那是最好的結果。
親子關係很密切,就是夫妻關係淡薄的證明。我們在提到「孩子……」之前,必須先問自己,夫妻之間是否相愛?是否幸福?
(圖片來源:公共電視)
圖說:我們在提到「孩子……」之前,必須先問自己,夫妻之間是否相愛?是否幸福?
我希望在接下來的時代中,所謂的好母親是不論到幾歲,都能問自己「我幸福嗎?」的母親。我也期盼在未來的時代中,所謂的「好父母」是和孩子的人生保持距離,變成存在感極小的父母。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媽媽的遙控器
影片來源:PTS 台灣公共電視
影片說明:放手,其實沒有這麼難!《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其實,所謂的「好父母」是和孩子的人生保持距離,變成存在感極小的父母。
本文摘自世茂出版《為什麼父母的愛令人痛苦:完美的親子關係只是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