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管教
孩子引發「大問題」時,父母或許會認為自己教育失敗,有些父母甚至會回想起自己的成長環境,情緒變得更低落。
但是,請不要責怪自己。孩子的問題行為可能會帶來奇蹟,促使家庭出現「重大發現和轉變」。然而,父母在察覺孩子發出的「訊號」前,會先碰到最高一道牆,也就是自己內心的抗拒,因此進入這個過程並不容易。
在這裡我推薦以一種很特別的方法來克服這部分,也就是用與過去截然不同的因應方式,面對孩子和家庭問題。這個作法的成功率相當高,可以讓家庭產生新氣象。
讓我們來看看究竟可以產生哪些具體的轉變。父母通常會以直接的方式,停止小孩的問題行為,並且強迫孩子照自己的方式做。父母經常直接命令孩子「停」、「不要鬧了」、以不耐煩的口吻說「又怎麼了?」、「要說幾遍你才懂?」或者罵孩子「白目」、威脅孩子「滾出去」、「扣零用錢」、「沒收東西」作為懲罰,甚至祭出體罰。這些行為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導致問題持續下去。
所謂「特別的新方法」指的是,不刻意去停止孩子的問題行為。父母想什麼,就採取相反的管教方式,我稱之為「逆向管教法」。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如果是小孩不寫功課,請跟他說「不用勉強,不寫也沒關係」。假設孩子不打掃房間,可以說「髒亂也無所謂」。
如果是小孩不寫功課,請跟他說「不用勉強,不寫也沒關係」。假設孩子不打掃房間,可以說「髒亂也無所謂」。
如此一來,孩子聽到父母說出與平常相反的話,會感到不可思議,反而開始注意父母的話和行為。這樣即可緩和敵對的親子關係。
當父母學會傳遞這樣的訊息之後,接著可以加入其他對話,表達自己「重視子女」的心意。在「不用念書也沒關係」之後,接著說「消除疲勞比較重要」。在「放著不用整理」之後說「髒又不會要人命」。父母可能會覺得害羞而難以開口,但不習慣聽這些話的孩子,一樣會不好意思。孩子表面上或許會說「噁心」、「煩死了」,但其實心裡很開心。因為孩子從小就想要確定「自己是被愛的」。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運用矛盾的話遠離控制的心態之後,父母不妨試著直接表達「重視孩子」的情感。孩子從小就想要確定「自己是被愛的」。
運用矛盾的話遠離控制的心態之後,父母不妨試著直接表達「重視孩子」的情感。重視一個人不需要理由。來到世界上當爸媽的孩子、出生在這個家庭,就是獨一無二的理由。「能生下你很幸福」、「謝謝你來到這個家」、「念不念書都沒關係。因為你是媽媽的寶貝」等,有無限種表達心意的方式。
本書將孩子的行為問題視為「親子關係的問題」,解讀虐待的心理。從家庭外圍的社會、國家的角度來看,很容易令人產生錯覺,認為家庭的努力等力量微小且沒有意義,因此感到灰心喪志。教育主管機關的各種舞弊事件、金錢醜聞和競爭原理滲透至校園,將人區分為「勝利組」和「失敗組」。勝利組的人彼此競爭,使得戰況更激烈。「為了你好」只是一句父母將孩子推入競爭社會後,用來證明自己無罪的護身符。
「理解」、「容許」、「認同」家人和孩子,或許讓人以為會脫離競爭社會(實際上並不會)。但是,就算這樣也好。重要的是,我們的心對此有什麼「體會」。
勝利組的掌權者、經濟富裕的人,看起來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是嗎?請不要被外觀所騙,當總結自己的人生那一刻來臨時,您將會如何回顧一生?
教養兒女,請放寬心。
本文摘自世茂出版《都是為你好:揭穿原生家庭的幸福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