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筍農摸黑爬上梯子,調整燈柱,小心翼翼,務必要讓筊白筍,通通照光。
每年4月~10月是筊白筍盛產的季節,但2001年開始冬季架設高壓鈉燈,增加光照,產期拉長成1月~10月,現在燈具再升級。
陣列式的設計目前來講,我們確定它們對於筊白筍的生長有幫助,不會有矮化的現象。」
筍農彭登業:「差最多的就是電費,筊白筍的生長是差不多。」
埔里鎮筊白筍產量全國第一,其實10年就開始推LED燈柱,但成效不彰,現在經過重新設計,不只無光害,新一代LED燈柱,電費省很大。
筍農彭淑蓉:「最主要是可以節省成本,電費真的差很多。」
暨大應光系系主任蕭桂森:「根據工研院的報告顯示,可以節電80%,以全埔里來講,1年大概節省千萬。」
新的LED模具,和燈竿比照鈉燈,架設田埂四周,與鈉燈成本差不多,壽命卻多上7~8年,還能依茭白筍生長需求,調整遠近寬度,讓筊白筍長得又好又壯。
(民視新聞/張家維 南投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