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佳蓉 攝影/李昌元】
站在紐約的時代廣場上,她,一個人。
眼前彷彿有蜘蛛人在大廈間靈活地來回穿梭,代表正義的一方與邪惡相互對峙;馬路上的人孔蓋似乎會在下一秒被掀開,穿著公主禮服的吉賽兒便出現在眼前…,當成就這些好萊塢經典電影片段的場景真實呈現在眼前,蕭賀碩輕聲地對自己說了一句:「Welcome to New York!」
那是她第一次到紐約旅行,在陌生的城市獨自吃飯、搭地鐵、看演出,每一次出門都像是一場冒險。縱使內心有著些微的恐懼,但那份亟欲探求未知世界的玩心與好奇心,驅使著蕭賀碩跨越恐懼並勇敢嘗試,在不同環境的考驗下,激發出更多的自己。
你好,我是碩,S-H-U-O,Shuo。
2006年在偶像劇「我們結婚吧」片頭曲的初試啼聲,使得蕭賀碩成為網路詢問度超高的女歌手。從幕後走到幕前,角色的劇烈變換讓她一度陷入渾沌,迷失了自我的定位。為了找回自己,她決定飛往紐約,學習一直想學的爵士樂。
第一次到紐約,她先到語言學校進修短期課程,班上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國家,在自我介紹的時候,坐在她旁邊的韓國女生,卻講了自己的韓國全名。「我當時被嚇到了,想著大家不都應該叫Betty、Mary等這種常見的英文名字嗎?」當下她決定,捨棄掉自己原本的英文名字,對著全班同學說:「你們好,我是碩,S-H-U-O,Shuo。」
「聽見自己講出口的那一瞬間,我就醒了。」這是我的名字,強烈的認知席捲了蕭賀碩的大腦,察覺到當我們飛往國外,總是會「入境隨俗」地告訴別人自己的英文名字,而將原本的姓名留在家鄉。於是,不管有多少人詢問她名字怎麼唸,應該如何拼才正確,蕭賀碩總是不厭其煩地一一解答。「因為,這就是我的名字。」
就像水,不同溫度下有不同的變化
「紐約開啟我去思考自我認同這件事。」蕭賀碩說,在臺灣見面打招呼,通常是說「你好嗎?」或是「呷飽未?」,但在紐約,每個人見到新朋友,第一句話都是:「Hey,where are you from?」
如此簡單的問候,卻總是能引發眾多的探究與好奇。「我遇過把Taiwan誤聽成Thailand的,也遇過初次見面,就想跟我討論中臺關係的。」這些狀況都不斷刺激著她思考,究竟心中的臺灣應該長什麼樣子,以及,應該如何讓別人瞭解或知道臺灣。
「自我認同帶我學會怎麼和這個世界相處。」蕭賀碩說,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本質,並且在小時候就會對其有所感知。「我比較幸運的是,長大之後,我的父母相對於其他人而言,比較不會強壓我去做任何事。」「我喜歡探索不同的領域,大學醫技系的四年,給了我一些不同於別人的人生體驗。」她形容自己就像是水,可以在不同的溫度下有不同的變化。「我可以做幕後工作人員,也可以做我自己。」如同水能成就出種類繁多的各式飲品,但在身為「純水」的時候,是不會帶任何預設與雜念,宛如初生嬰兒般的純粹和清澈。
努力尋找著自己的「謬思女神」
然而,自我認同並不是有著標準化流程,可以得到正確答案的東西。「我認為它永遠不會有答案,它只存在於尋找的過程裡。」因此,我們只能不斷地尋找,挖掘屬於自己的「謬思」。
「身為音樂工作者,我要把我思考的東西,盡我所能地傳遞出去。」既然我們無法決定怎麼來到這個世界,也無法決定什麼時候離開,那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握好人生的每一個過程,這才是身為人類應有的態度。「你想過自己能活到一百歲嗎?現在醫療科技如此發達,不斷挑戰自然的淘汰機制,然後呢?當我們被拯救之後,能源、食物、戰爭等等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如果真的活到一百歲,我們要怎麼活?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她不斷地思考這些問題,並把它們化作簡單的文字,放在任何她能夠觸及的地方。「能夠啟發誰我不清楚,這一切都講求緣分,我只期待自己藉由不斷地探索,有一天會找到可以深入、扎根的所在。」就像是流水,不斷流動著,朝向不同的海域前進,即使溶入大海深處,它仍然流動著,沒有終止的一刻。
「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為相信的價值觀努力,不然會對不起自己。」這是蕭賀碩的期許,她相信若是每一刻都能盡百分之百的力量,就算失敗了也無愧於心。「重點是當下,而不是妄想改變過去的事情。」時刻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並藉由音樂傳達給每一個聽眾,蕭賀碩的腳步,始終不曾停下。
清楚自己的想要,然後,持續向前
從紐約回到臺灣,蕭賀碩強烈地感受到,臺灣太舒服了,許多人都安逸在舒適圈裡,不肯踏出腳步。「我在紐約上課的時候,發覺他們腦袋都轉得很快,對時間的拿捏非常精準。」她記得有次去聽演講,主講人一拿到麥克風,第一件事就是請沒有做功課的人離開。「他認為如果你沒有準備好,為什麼要浪費彼此的時間?」
「也許是因為我的孩提年代資訊取得不像現在那麼容易,想要找到想聽的唱片、錄音帶,都必須親自找尋才能獲得。而現在這個世代,不管我們想或不想,眾多資訊都迎面而來,需要篩選的時間變多了,也很難不對這些爆炸的資訊感到麻木。」蕭賀碩想起自己去大學演講時,總是能在某些學生的眼中看見迷茫與不安,安於現狀的平靜,害怕去面對各種的挑戰。「不要害怕挑戰,也不要放棄思考。」蕭賀碩說,對於社會或某些大人,她也曾感到厭惡,不想成為和他們一樣的人。她所做的,就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和他們不一樣的選擇。「我不會降低對我自己的標準,因為有了第一次的放寬,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擁有執行的勇氣,才華與耐力,才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所有看似順遂的成功,都不是理所當然。
「Stay who you are,Stay like a star.」在弦樂與歌手低喃的嗓音中,我們不斷地向前,心中那份的好奇心,一直存在。
【蕭賀碩小檔案】
臺灣創作歌手,音樂製作人。曾獲第19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第25屆金曲獎最佳作曲、2014年度十大專輯,入圍第26屆金曲獎最佳單曲製作人。
曾創作「사랑해요我愛你」、「雨不停歇」、「不公平」、「蘭嶼的藍」、「呷飽未」、「大地的孩子」等作品。
對音樂充滿熱情,歌曲中經常透露出對人心的撫慰與對社會的關懷。試圖透過創作,帶給大眾不同的思考角度與感動。
【聽聽蕭賀碩】
音樂對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老朋友,是感到挫折時的慰藉,感到憤怒時的發洩,在我需要它的時候,它永遠都在。
*本篇文章由《張老師月刊》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