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癌友在化療期間常因口腔潰瘍、破皮劇痛導致無法進食,體力急速下降、甚至影響治療進度。奇美醫院麻醉部設立「營養醫學自費門診」,透過抽血檢驗微量營養素缺乏項目,結合靜脈與口服補充策略,協助病患改善化療副作用,重建營養平衡、順利完成治療。 奇美醫院麻醉部部長陳貞吟醫師指出,許多病人在接受化療或放療後,會出現口腔黏膜炎症狀,包括紅腫、破皮與潰瘍,進而造成吞嚥困難、食慾不振甚至無法進食,嚴重影響營養狀態與身體復原。這些症狀不應只是「硬撐」,而是應及早介入治療與營養補充,改善症狀、縮短恢復時間。 陳貞吟醫師分享病患案例,一位56歲男性大腸癌三期患者,第一次化療後即出現嚴重口腔黏膜炎,三天無法進食、體重快速下降。經評估後發現其體內嚴重缺乏維生素C與鋅,透過靜脈與口服方式補充,第三次化療後症狀明顯改善,只需短暫流質飲食就可恢復正常進食,最終成功完成療程且無重大併發症。
圖說:奇美醫院麻醉部部長暨營養醫學門診主治醫師陳貞吟表示,化療期間補充維生素與均衡飲食可有效緩解副作用(圖片來源/記者林薇安攝)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化療引起的口腔黏膜炎可分為五個等級,從輕微紅腫到潰瘍導致完全無法進食不等,嚴重者需中止治療、住院照護。陳貞吟指出,口腔黏膜炎的發展可分為五階段,包括化療所造成的初始損傷、發炎信號放大、組織惡化到最終潰瘍與癒合階段。若在初期即補充適當微量營養素,如維生素C、維生素D、鋅等,有助於修復黏膜組織、減輕發炎反應,能有效縮短病程、減少痛苦。 為提供更精準的營養照護,奇美醫院於114年7月起正式開設「營養醫學自費門診」,由專業醫師依據病患個別狀況安排抽血檢驗與補充策略,協助改善癌症治療期間的營養失衡,也適用於慢性病、神經退化、術後恢復等需求。服務項目包含癌症營養支持、疼痛營養療法、神經退化營養輔助等,提供科學化、個人化的營養建議。 奇美醫院強調,營養是疾病照護不可忽視的一環,透過精準檢測與適當介入,不僅能提升病患生活品質,更能有效強化治療效果,幫助患者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本文由《品觀點》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