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倒數,昔日並肩抗共的盟友,如今刀鋒相向。聯電創辦人、罷團領袖曹興誠近日公開批評賴清德的「團結十講」有點離題,表態不期待總統站台。正當外界對這個膽敢對賴清德直言的勢力高度關注之際,發現曹興誠的名字已從總統府顧問名單中悄然退場。賴曹因大罷免而結合卻在大罷免投票前夕分手,劇情樸素迷離,各界揣測不斷。總統府補充「曹是請辭非解職」,但外界普遍解讀為賴政府在「大罷免」關鍵時刻選擇切割,企圖打掉這塊愈來愈難掌控的「大雜質」。
曹興誠曾受賴總統委以重任,不僅擔任總統親自主導的防衛韌性委員會顧問,還遭爆數度密會商議罷免進度,因此要說賴曹是戰友並不為過。但這段「兄弟情」來得快,裂痕也深。賴清德在前幾場「團結十講」中,說出「打掉雜質」的金句名言,在野黨質疑其言論挑動民眾對立。連續四講其實都引發不少批評聲浪,但黨內無人敢言,只有曹興誠直言不諱表示,總統有一點「離題」,引發民進黨內部震盪。據傳,曹與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曾為罷免策略拍桌怒斥,「曹派」成形之議不脛而走。
從防衛韌性顧問到批評打掉雜質,曹興誠突然出局。賴選擇切割,到底是功高震主,還是年初遭爆料與對岸女子往來密切的紅色背景發酵?無論如何,民進黨原本應該展現「團結台灣」的大戰略,如今卻落得內鬥分裂、異音出走的尷尬局面,令人不勝唏噓。
遭切割的消息一出,曹興誠以千字文在臉書訴衷腸。他表示不改罷免決心,強調「沒有選總統的資格,也不想爭權奪利」。一番話,到底說給誰聽?又為何而說?國民黨智庫副執行長凌濤之前曾提醒:「請神容易送神難」。如今此一局面,他質疑如果是發現共諜,應該追究賴清德用錯人的責任。
「團結十講」至今講到第四場戛然而止,第五講延宕多時。總統府聲稱因應救災,但外界普遍認為與罷免風向不利、基層壓力升高有關。更令人遺憾的是,賴政府面對前幾講明顯錯誤內容,未見道歉、檢討,只是悄悄修改新聞稿。如今悄悄分手原本合作密切的罷團領袖,總統府一樣任憑社會猜測,無意多做交代。對執政黨誠意與能力都是傷害。
從賴清德與曹興誠的切割,或許正映照出民進黨當前的最大問題,即過度依賴意識形態與動員手段,卻無力包容多元聲音並整合民間資源,反讓內部派系與側翼反客為主。民進黨距離政黨理性治國的初衷會不會愈行愈遠?當權者若不能自我反省,恐怕終將變成台灣真正的雜質,難逃歷史審判。
本文由《品觀點》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