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很難嗎?研究揭「認同威脅」不利於溝通:8成人會不歡而散

好好說話很難嗎?研究揭「認同威脅」不利於溝通:8成人會不歡而散

uho優活健康網 2025-07-11 10:00


好好說話可以讓許多衝突消失,還能夠讓人際關係變得和諧。獲頒普立茲獎的調查記者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於《為什麼我們這樣對話,那樣生活?》一書中,詳細剖析日常生活中不同類型的對話,釐清為何有些對話得以順暢進行,有些對話卻無法繼續,帶領讀者重新看待自己說出口的話語和說話的方式。以下為原書摘文:


為什麼有的對話這麼困難?

2019年,哥倫比亞與柏克萊加大的2位研究人員,請1500多人描述他們在上星期碰到最困難的對話。2位研究者的目標,是找出究竟為什麼某些主題可能非常難討論,例如種族、性別與族群。為了找出觀點的橫斷面,他們募集各行各業的人士,年齡從18歲到73歲不等,貧富都有。研究人員透過網路廣告找到這群人,所以,就某種層面而言,這群人代表大公司具有的多元性。

研究人員詢問每位參與者一系列的問題:你近期是否參加過討論,感到無法融入?你是否曾經參與對話,有人表達具偏見的信念?你是否聽過別人取笑「像你這樣的人」、模仿你的說話方式,或是因為你和某個人的族群或性別相同,就假設你們兩人是朋友?

從研究參與者的答案一下子就能看出來,由於討論的話題之故,他們近期的對話具有挑戰性—如果談的是政治或宗教等主題,那麼氣氛有點緊張也算正常。然而,其他許多討論始於相對溫和的主題,例如運動、工作或電視在演什麼,直到有人說了一些話,讓別人感到不舒服或不高興。

研究人員想探討的就是這種不舒服的時刻。究竟是說了哪些話、說話方式是怎麼樣,足以導致另一人焦慮或生氣?為什麼聽到的人會「倒彈」,想要反唇相稽?




麥可.史萊平恩(Michael Slepian)與德魯.雅各比-桑戈爾(Drew Jacoby-Senghor)兩位研究人員發現,有很多因素會導致話不投機。當有人說出冒犯的話,或是講了無知、殘忍的評語,有可能是要故意氣對方,也可能是無心之過。

但有一種行為總是讓人感到不舒服與不安:如果說話者把聽話者歸類為某種人,而聽話者不願意,雙方8成會不歡而散。

有時,說話者會把聽話者劃入他們不喜歡的團體:「你是有錢人,所以你懂大部分的有錢人都是勢利鬼。」聽話者會感到被冒犯,因為這在影射他們為人傲慢。有時說話者則認為,某個人不屬於他們敬重的團體:「你又沒念過法學院,你不懂法律的實際運作方式。」聽的人會感到被汙辱,因為說話者把他們當成無知的人。

說話者有時是以間接的方式講出那些話:「你是好的那種共和黨,但大部分的共和黨只關心自己」,或「你能上大學是因為你頭腦好,但有些跟你一樣的人能念大學,還不是因為美國有種族優待措施」。有時,講這種話的人完全沒意識到自己在冒犯人:「你沒有孩子,你不懂看到孩子那樣被對待,做父母的是什麼感覺。」不論措辭是什麼,結果都一樣:生氣、疏離、話不投機半句多。

這種話惹人厭的原因,包括聽話者被貼上他們不認同的標籤(眼睛長在頭頂上的有錢人、自私的共和黨支持者、沒資格讀大學的人)。另一種可能是,聽話者認為自己的確是、卻被認為不屬於某個團體(懂法律的人、同情孩子的人)。聽話者對自我的認知(他們的身分認同)受到攻擊,被冒犯,因此心生防衛。



「認同威脅」不利於溝通

心理學稱這種情形為認同威脅(identity threat),極度不利於溝通。史萊平恩告訴我:「當有人說你不是某個族群的一員,或是把你歸屬到你不認可的團體,將導致極度的心理不適。」研究顯示,人們面臨認同威脅時,血壓會上升,身體湧出壓力荷爾蒙,開始尋找逃跑或反擊的方式。

認同威脅是很難進行「我們是誰?」對話的原因之一。當部分網飛員工指控同事「過度敏感」或「不適合在網飛工作」,被指控的人要不感到被強行放進自己討厭的團體—脾氣差、愛抱怨的人,要不感到被排除於人人都想進入的團體—準備好在網飛成功的人。

接下來,當被批評的人回應,主張批評者所言是特權分子的言論,證明他們自己缺乏種族敏感度,批評者就會覺得被歸類為種族歧視者與心胸狹窄的人,也想替自己辯護。

當然,不是只有職場才會出現認同威脅,任何場合都可能發生,比如參加宴會時、在酒吧內、等公車時和陌生人對話。此外,史萊平恩與雅各比-桑戈爾發現,認同威脅並不罕見。在1500多名參與研究的人士當中,僅1%的人近期沒有遇到認同威脅。

「在過去1星期,參與者平均經歷過11.38次認同威脅。」兩人在2021年的《社會心理與人格科學》(Social Psychology and Personality Science)論文中寫道:「在我們4成的觀測資料中,參與者感受到一種認同威脅,6成則感受到多種認同威脅。」

研究的參與者指出,他們碰上認同威脅的原因,來自他們的居住地、工作地點、結婚對象、約會對象、出生地、說話方式、收入多寡,以及其他數十種原因。即便是有錢人、白人、異性戀,或是以任何方式在社會上占優勢,照樣有可能遇到認同威脅。如果是窮人、黑人或其他的少數群體,更是8成每一天都得面對認同威脅。



「我們是誰」的對話是關鍵

我們都曾在某個時刻,感受到認同威脅帶來的傷害,或是說出無意冒犯、但讓人感到不體貼的話。光是有可能造成認同威脅,就往往讓人避談「我們是誰?」。在一份2021年的研究,7成的參與者表示,他們覺得參與涉及種族的對話,風險非常大,即便是和朋友聊天也一樣。

「黑人擔心他們的白人朋友會說出帶有種族歧視的話,或許不是故意的,但無論如何都會傷害到彼此的友誼。」主持該項研究的琪亞拉.桑卻斯(Kiara Sanchez)表示:「白人朋友也擔心會不小心說出帶有偏見的話,因此雙方都感受到莫大的焦慮。」

然而,如果我們有心讓這個世界更加共融、更公平,那麼「我們是誰?」的對話是關鍵。「理論上,有了正確的資訊、投入、策略與執行,就有辦法解決種族歧視的問題。」哈佛社會心理學家羅伯.李文斯頓(Robert Livingston)在《對話》(The Conversation)一書中寫道:

「我們必須開始和彼此交談,尤其是不在我們社交圈的人。沒有任何事情會改善,直到我們展開真誠豐富的種族對話,決定要讓整個社群一起做點什麼。」

如果我們希望社會能夠改變,最基本的一件事就是談「我們是誰」 ,以及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本文摘自/為什麼我們這樣對話,那樣生活?:當個超級溝通者,解鎖與他人連結的祕密語言/大塊文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好好說話很難嗎?研究揭「認同威脅」不利於溝通:8成人會不歡而散

熱門文章
曾智希爆恐罹腦瘤!淚訴陳志強:「你還會娶我嗎?」檢查結果曝光
曾智希爆恐罹腦瘤!淚訴陳志強:「你還會娶我嗎?」檢查結果曝光

東森綜合台32CH

震碎三觀!水逆前夕「道德淪喪無底限」 唐綺陽警告1事
震碎三觀!水逆前夕「道德淪喪無底限」 唐綺陽警告1事

TVBS新聞網

百年太子爺斷2半!命理師「台灣4災難」警告:出事了
百年太子爺斷2半!命理師「台灣4災難」警告:出事了

TVBS新聞網

第三波關稅揭曉「加拿大35%」 川普定調多國基本關稅15%或20%
第三波關稅揭曉「加拿大35%」 川普定調多國基本關稅15%或20%

中廣新聞

五月天「密謀兩年」與F4世紀同框!周渝民自招是五迷 言承旭被問:想哭了嗎?
五月天「密謀兩年」與F4世紀同框!周渝民自招是五迷 言承旭被問:想哭了嗎?

LIFE生活網記者-郭懿慧

55
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