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丁倩/台北 報導】中國南方航空近日驚傳嚴重人身傷害案件。一名機長疑因長期遭受不公待遇,情緒崩潰之下,於7月1日持刀刺傷公司兩名主管後跳樓身亡。死者為南航吉林分公司的資深機長李煜眾,事件雖未見中國媒體報導,但已在航空業內部與社群平台激起激烈回響。
連日來大陸社群媒體小道消息瘋傳,意指李煜眾疑因「小錯遭重罰」感到深受委屈,長期壓抑不滿情緒終於爆發,選擇以極端手段處理衝突。社群媒體截圖,顯示同業對事件表示震驚,甚至流露出一絲理解與嘆息無奈,有人說:「他沒有拉無辜的乘客陪葬,這是他的清醒」,也有人回應:「壓力久了,人不是鐵打的」。多數人更聯想到2022年東航MU5735墜機案。當年該班機飛行途中突然從高空直墜山林,造成132人罹難。事後中國官方調查遲遲未公開最終報告,並傳出一份蓋有民航局公章的回函,聲稱事故結果若公開「可能危及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因而不予揭露,引發外界質疑。
此次南航事件曝光後,媒體致電南航吉林分公司都未獲回應;南航客服則表示「不知情」。吉林長春市二道區楊家店派出所證實,確實接獲報案,但細節不便透露,案件已由上級刑案單位接手調查。外界普遍關注,此案是否將成為大陸民航體制改革的警訊與契機。
機長李煜眾非常年輕才31歲,他原本是人人稱羨的機長,如今卻墜落在地面最沉重的陰影裡。一名機長,在長年的工作壓力與不被理解的制度下,最終選擇以死亡作為告別,也作為控訴。他的行為並不值得推崇,但他走到這一步,不能只是轉頭裝作沒看見。在那架不再起飛的飛機裡,不是只有冷冰冰的儀器與飛航數據,更有被壓抑的情緒、沉默的委屈與無處可說的痛。航空事業是對人極高的信任,也是對人極大的要求。
社群討論也聚焦在大陸航空業的制度與權力之下,那些真正飛行的人,是否被真正尊重過?這起事件,或許不是孤例。它像一記悶雷,敲醒對「專業」背後的忽視,大家看得見制服與頭銜,卻看不見那件制服裡也有一顆需要喘息的心。他沒有製造「蓄意空難」讓全機乘客陪葬,這是他最後不願連累他人的堅持。但不代表他的選擇是對的,他的極端行為說明他已經看不到任何解決問題的出口。不是每一次崩潰都會這樣轟然作響,該思考的不是如何掩蓋一樁突發,而是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多留一點空間給每一個在高壓下努力撐住的人。(圖/翻攝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