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蝴蝶/公共行政碩士、時事評論人
賴清德總統日前於「團結國家十講」第四講「國防」中,提出了一系列關於國防預算與軍人福利的政策與構想。然而,這些主張不僅引發了廣泛討論,更在社會上掀起了爭議。從超徵稅收的使用,到特殊福利是否合理,這些議題都值得我們深思。
首先,針對國防預算的編列,賴總統表示,行政院已編列4,100億元特別預算,其中1,500億元用於提升國防韌性。這筆預算並非舉債而來,而是來自於近年稅收超徵的歲計賸餘。
反觀,在野黨主張將這筆錢用於普發現金,每人1萬元,總計2,300億元。不過,賴總統認為,將稅收用於強化國防、補助台電穩定物價,比普發現金更具長遠效益。對此,許多民眾質疑,既然是超徵的稅收,為何不能直接還給人民?畢竟,多繳的稅金本來就應該屬於人民,在道理上並非政府可隨意分配的資源。
其次,賴總統在演講中提到,將加碼提升軍人的福利待遇,包括即日起6家國籍航空提供軍人優先登機服務,甚至建議若商務艙有空位時應自動讓軍人升等。
這項提議立刻引發社會熱議,不少網友批評此舉是「慷他人之慨」,因為航空公司多為民營企業,政府無權要求其提供免費升等服務。此外,有人認為這樣的政策不僅無法真正提升軍人的尊敬感,反而可能造成民眾與其他職業群體的不滿,例如醫護人員、消防隊員、警務人員等同樣辛苦的工作者是否也應享有類似待遇?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賴總統刻意安排的政策,會否會引來特權化的質疑?
過去,民進黨曾批評某些群體享有過多特權,如今卻又提出類似的特殊福利,難免讓人感到矛盾。特別是對於基層軍人而言,他們能否真正享受到這些福利也是一個問號。畢竟,許多軍人因服役規定限制,並無頻繁搭乘國際航班的需求。
再來,國防預算逐年提高的問題,也有不少民眾提出疑問。
從2016年的3,596億元到2024年的6,068億元,國防支出已達GDP的2.5%,未來甚至希望達到3%。然而,這些增加的預算究竟用在何處?是否真正有效提升了國防實力?都是政府必須向人民清楚交代的地方。
最後,我們回到核心問題:政策制定應如何平衡公平與效率?
普發現金或許短期內能讓每位民眾受惠,但長遠來看,是否能帶來實質效益?而特殊福利是否會導致社會不平等的擴大?政府在推行政策時,不僅需要考量其可行性,更應避免讓人民感到被剝奪感。
總體而言,「團結國家十講」第四講雖以國防為主題,但其背後涉及的財政分配、社會公平與政策合理性等問題,卻值得大家更深入思考。
台灣是民主社會,人民有知的權力。我們期待政府能以透明、公正的方式施政,同時傾聽民意,以真正實現全民福祉為目標,而非僅僅為特定群體謀利或拉攏票源。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翻攝賴清德YT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藍蝴蝶專欄】以色列與伊朗衝突升溫:台灣政府撤僑行動的遲緩與挑戰
【藍蝴蝶專欄】民主雙標與鴕鳥心態:從洪奇昌的北京行看台灣的自信危機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