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推出「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專戶,預計7月上路,最低1000元即可申購,連續投資24個月享有零手續費及低於1%的經理費優惠,旨在鼓勵民眾長期理財並留住台灣資金。然而,由於缺乏稅負優惠,引發投資人質疑其吸引力,金管會表示將在第二階段研議稅負優惠方案。存股達人「黃柏仁」分享,他從30歲開始投資理財,10年後便實現財富自由退休,強調當累積資金達到年支出20倍時,就可以考慮退休!
台灣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金管會推出「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專戶,預計於7月正式上路,主打最低1000元即可申購,連續投資24個月享有零手續費及低於1%的經理費優惠。這項制度參考日本NISA設計,旨在鼓勵民眾長期理財並留住台灣資金。然而,由於缺乏稅負優惠,引發投資人質疑其吸引力,金管會表示將在第二階段研議稅負優惠方案。
TISA與一般基金和ETF差異包含,投資人需連續24個月不中斷投資才能享有零手續費及低於1%的經理費優惠,遠低於市場1.5%至2%的費用水平。若中途停止扣款,將失去這些優惠。TISA採用累積型設計,只能透過定期定額方式申購,並由官方與民間共同把關基金品質。據了解,首波十檔基金將於7月16日公布。
分析師翁偉捷表示,TISA基金的上下檔數相對有限,而一般共同基金和ETF則沒有這樣的限制。投資人可在投信或銀行開立專戶,但只能定期定額申購TISA級別基金。
存股達人黃柏仁認為,TISA若沒有稅負優惠,難以引起大規模投資熱潮。他建議至少應該讓當年提撥的資金免稅。黃柏仁也分享自身經驗,他從30歲開始投資理財,主要購買0050等投資標的,10年後便實現財富自由退休。他強調,當累積資金達到年支出20倍時,就可以考慮退休。現年53歲的黃柏仁每月持續投資,每年花費總資產的5%,他將存下的20年資產中,10年投入0050,10年放定存,在2012至2024年間獲得高於7.2%的年化報酬率,使他的資產達到年支出的40倍。
由於TISA缺乏明確的稅負優惠,且沒有提供詳細的優惠效益試算,許多投資人對其吸引力持保留態度。金管會表示將在第二階段研議更多稅負優惠措施,以增強TISA的吸引力。
延伸閱讀:
【本文由《TVBS新聞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