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宜蘭縣南澳鄉的東岳泰雅族部落,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的「行動工程師培育計畫」已連續六年持續進行,這項計畫不僅帶來創新與永續的變革,更深刻影響著當地的文化復振與教育創新。今年,臺科大攜手松山工農、日本大阪工業大學及印尼威第曼德拉天主教大學,組成約60人的國際團隊,在6月7日至16日展開為期十天的暑期場域實作,為東澳注入新的活力。
面對東澳的歷史文化與自然資源,計畫聚焦於四大主題:文化復振、觀光導覽、教育創新與永續教育。團隊的實作任務包括修繕具有深厚歷史意涵的蛇山步道(Babaw Kulu),這條步道原為部落族人狩獵與耕作的路徑,因年久失修而封閉多年。行動工程師團隊與部落青年合作,進行階梯、扶手、涼亭等設施的整建,並導入生態友善工法,重塑安全動線,重現部落文化脈絡。
為因應日益增長的國際觀光需求,團隊在東澳車站及周邊景點設置多語言導覽牆與文化告示牌,內容涵蓋泰雅族歷史及文化,並提供五種語言版本。這些設施結合太陽能發電與翻轉滾輪裝置,實現白天蓄電、夜間發光的設計,成為部落嶄新的迎賓地標。
在教育創新方面,團隊在東澳國小建置互動性與教育性的校園資訊佈告欄,融合遊戲與語音學習,讓學童透過遊戲體驗學習族語,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並成為數位文化保存的創新實踐。
永續工作坊則設計了八項STEAM課程,涵蓋自製發電機、皂化反應等主題,透過實作引導學童認識環境議題,激發創造力與綠色思維,為永續教育向下扎根。
參與活動的學生們表示,這次經驗讓他們體會到教育與工程的力量,並對活動帶來的影響充滿感動與肯定。行動工程師計畫已在東澳穩健推動六年,透過社區共創與信任建立,從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共創,打造屬於部落的文化導覽系統與生態步道。臺科大EIA主團隊強調,教育與工程應走入人群,讓技術與文化同行,從部落出發,讓世界看見臺灣的行動力與溫度。

The post 行動工程師與部落共創 東澳文化與自然再現 first appeared on 立報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