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一名6歲的陳姓女童,日前摔倒後受傷跛腳,只是症狀遲遲未癒,引起獨自養育她的阿嬤警覺,於是帶著愛孫輾轉來到中國附醫兒童醫院,這才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且已有多處腦及骨轉移,不過對於孫女而言,傳統放射治療可能影響日後發育,於是採用質子治療,負責的醫護人員也大讚,女童不吵不鬧、勇敢、配合度高,阿嬤也不離不棄相伴,現階段癌症已順利控制,後續還要吃兩年口服藥。
據了解,女童從小父母就不在身邊,由阿嬤一手帶大,她6歲時因摔倒撞到右腳膝蓋跛腳,詭異的是情況遲遲沒好,後續轉診至中國附醫兒童醫院,經一系列影像與組織切片檢查,得知女童罹患神經母細胞瘤且已有多處腦及骨轉移,須接受化學治療、手術、幹細胞移植、放射線與免疫治療等多種療法,但恐影響未來身高、內分泌等。
於是放射腫瘤部主任梁基安說明,醫療團隊選擇副作用較小的質子治療,精準控制能量釋放位置,集中破壞腫瘤細胞,有助降低未來成長遲緩等風險,而在為期三週療程期間,女童需長時間保持靜止不動,且在無麻醉的狀況下完成所有治療,醫療人員也直喊女童「勇敢、配合度高」,令人印象深刻,接著即將進行兩年口服藥階段。
血液腫瘤科醫師余登揚表示,神經母細胞瘤為源自神經脊索的惡性腫瘤,2023年有25名18歲以下的患者,是台灣兒童常見癌症之一,症狀包括腹部腫塊、腹痛、呼吸窘迫或脊髓侵犯的神經系統症狀,有轉移的兒童常表現發燒、骨頭痛和體重減輕,因症狀不具特異性,診斷十分困難。
延伸閱讀:
【本文由《TVBS新聞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