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英完成貿易協議後,美中也取得共識,同意互降關稅90天。學者今天(13日)指出,由此來看,美國希望對手國提出「套餐式的讓步」,來換取壓低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稅率,且相關國家都難全身而退,不過,台灣應借鏡英國模式,適時要求進出口配額來降低衝擊。
美中12日聲明,同意未來90天,彼此關稅各降115%,使得中國成為在英國之後,與美國就關稅協商有所進展的國家。
中經院區域發展中心主任劉大年13日受訪表示,中國當前的進展,只是暫時得到90天降稅,進度還比其他國家慢,而白宮已發出聲明,希望美英模式可作為接下來的談判範本,由於英國不但降稅還開放市場准入,最後換得對等關稅10%稅率,以及進口汽車10%關稅配額每年10萬輛等,由此可見,美方不但佔有談判優勢,還希望對手國提出「套餐式的讓步」,此外,英國作為對美貿易逆差國,都只能談到10%關稅,顯然要談到更優惠的稅率難度很高,難以全身而退。
媒體報導,眼見英國、中國紛紛獲得進展,日本重申向美尋求豁免所有關稅並暗示擬向美進口玉米;韓國則強調,會就半導體關稅與美積極溝通,並致力於降低生物製藥關稅的影響。
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認為,日韓都曾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第一任期內,與美簽署貿易協議,日方自然是會希望能爭取全豁免,但台灣上一個與美國簽署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卻是在前總統拜登(Joe Biden)任內,情況比較尷尬。
不過,兩位學者都認為,雙方此次產生的關稅配額制,台灣應善加爭取來降低衝擊。邱達生認為可用在爭取半導體晶片配額;劉大年則說,在無可避免要對美開放市場時,可以此模式來保護國內產業。劉大年說:『(原音)我們對美國開放不可避免的時候,但是要爭取到什麼,就是說我給你零關稅沒關係,但是你不能無限制地賣過來,也許我們國內產業會受不了嘛,這你可以看到美國、英國的東西看得出來說,是有一點我們可以去參考的,我們對你開放,不是毫無條件開放了,就在某一個數量裡面給你零關稅,超過之後就要課很高的關稅。』
邱達生指出,若中國可爭取到暫緩期內稅率30%,台灣或有機會能將稅率壓制20%以內。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美中關稅戰降溫 傳中國解除波音飛機進口禁令
芬太尼關稅談不談?中國外交部:美國問題
川普發動關稅戰卻未換得北京重大讓步 外媒:對習推自主政策將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