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對大多數國家祭出對等關稅政策,稅務人士今天(6日)指出,雖然目前半導體、藥品、銅及木材等產品暫時豁免,不須課徵對等關稅,但未來川普是否對於以上產品,開徵美國貿易擴展法第232條款關稅=, 仍有待評估,相關產業須積極準備應對。另外,針對中國大陸產品尋求從東南亞各國轉銷美國作法,美國也對東南亞一些國家祭出高關稅,台灣企業最好分散在東南亞的供應鏈。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 Taiwan)負責美國稅務的合夥人蘇宥人表示,依照新的行政命令,目前只有部分產品豁免於對等關稅的影響,包括目前受第232條款影響,已增加25%關稅的鋼鐵及鋁產品、汽車及部分汽車零組件,符合美墨加自由貿易協定原產地的產品,以及銅、藥品、半導體、木材製品、某些關鍵礦物和能源及能源產品。
蘇宥人表示,在加拿大及墨西哥暫緩依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課徵25%額外關稅的情況下,短期內符合美墨加自由貿易協定(USMCA)原產地的商品將繼續不受對等關稅影響,不符USMCA的商品,除能源產品外,則須適用12%的對等關稅,由於川普也預告不久後會繼續發布新一波的關稅措施,25%額外關稅一旦恢復課徵,所帶來的影響仍是必須考量的。
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李益甄表示,包含台灣在內,川普對越南、印度、印尼及泰國等國,課徵對等關稅,表示美國為充分防堵中國大陸產品繞道進入美國市場,已採取相應的作為,各國近期內也將會啟動與美國的經貿談判,以謀求降低關稅。在最終談判結果出爐前,比起進行大規模的供應鏈移轉及對外投資,企業先分散供應鏈應是較好的選項。
李益甄表示,美國關稅政策仍有動態調整的可能性,但利用美國現行的自由貿易協定及首次銷售原則(first sale rule)等優惠措施,還是能一定程度地緩解高關稅帶來的轉單壓力,企業應及早規劃因應。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美重量級參議員示警 明年期中選舉共和黨恐遭血洗
川普對越南課徵46%關稅 美越商會呼籲延遲實施
政院因應對等關稅 民團籲不裁員不降勞動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