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韓國做醫美,是不少人的旅遊行程,韓國官方數據顯示,去年到韓國就醫的外籍人數是117萬人次,比2023年的60.5萬人次,增加93.2%,創歷史新高,台灣前往韓國醫美的人次年增550.6%,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價格優勢。專家提醒,赴韓醫美前要審慎選擇療程,並不是所有項目都適合在國外做。
韓國醫美診所人員:「您好,請問有預約嗎?有。」
來到韓國醫美診所,中文也通,諮詢沒有語言障礙。
赴韓醫美遊客林修亦:「我最近覺得臉有點乾,想要問一下保濕,(最近有做什麼其它醫美項目嗎),最近沒有,(什麼都沒有做),對,(有其它發癢症嗎),好像覺得臉頰會特別容易癢跟乾。」
一對一諮詢,解決客人想處理的肌膚問題,接著就準備開始啦。
第一步驟是先清潔皮膚,接著去角質,保濕,導入護膚品,搭配儀器,將精華液鎖進肌膚裡,敷上冰涼凝膠,讓皮膚鎮定。
赴韓醫美遊客林修亦:「因為現在男生其實也會開始注意自己的保養,剛好跟朋友約的時候就想說,韓國其實醫美現在也幾乎是一個觀光的行程,然後就想說剛好有時間就去體驗看看,那整體其實費用上也很便宜啦,而且他們現在也都有會講中文的服務人員,所以其實不會有那種害怕的感覺,就覺得當作是去玩順便體驗。」
都來到韓國了,記者也實際體驗看看,這個雙下巴很需要遮一下,整個過程很放鬆,護膚完真的成為全場最亮。
赴韓醫美遊客林修亦:「聽說肉毒那邊也蠻便宜的,然後大家這樣子做完之後,反應上也都蠻好的,就覺得馬上有效,那最多的話應該都還是去體驗基礎的保養。」
櫃檯滿滿接待人員,能感受到韓國醫美生意有多旺。疫情後,醫美旅遊成為最受矚目的旅遊趨勢之一,2024年,到韓國醫美的外籍人數是117萬人次,比2023年的60.5萬人次,增加93.2%,創歷史新高,台灣患者年增550.6%。
韓國醫美診所商談室長Clara:「疫情就是有很長一段時間沉寂了以後,就是到現在大概是有300%的增加上升,人氣最多的項目的話,可能一般是提拉的項目會比較多一點點,然後最近的話注射類型像是膠原蛋白針,水光針等等的。」
醫美旅遊興起,主要是消費者觀念改變,不再覺得修修臉難以啟齒,接著就是受到韓流文化影響,消費者也想變得跟偶像一樣,而最大誘因則是價格優勢。
台灣醫美診所院長鄒承軒:「其實連我在韓國常常回韓國,看到那個價格我都想要去試試看,實際上我也是上個月,我自己跑去韓國做過一次,因為我想要知道一下,他們為什麼這麼吸引人,那最主要還是原因在價格,那並不是台灣的醫美很貴,是因為韓國畢竟國產化,他們很多機器是國產化,甚至是一些政府在推動一些醫美產業,他們甚至醫美的一些療程還可以退稅,所以政府在扶持這個產業的時候,就是他們想要靠這個東西,去吸引很多觀光客,但實際上因為韓國醫美的價格太便宜,他們內部也造成很多的一個問題,因為沒有一個醫生很想要,認真的去經營一位病人,因為他們價格壓得很低,所以他們有點變成慢慢演變成,是一種流水線的像工廠式的醫美診所,所以你在這種醫美的一個環境下,你想要得到一個很好的客製化的療程,那一個專屬於你的療程,這種服務就會變得比較困難一點點。」
來自韓國的醫美診所院長鄒承軒建議,民眾到韓國醫美,要注意盡量不要選擇需常常回診的療程。
台灣醫美診所院長鄒承軒:「我都會鼓勵做那種非侵入性的,因為不需要回診,因為在韓國的醫美,養膚的觀念比較重要,所以他們很多音波電波,是用那種低能量少發數,大概兩三個月做一次,把它當成是一個平常的保養,那這種東西我覺得可以去韓國去做,但是例如像是什麼手術,像是隆鼻削骨,甚至一些大範圍的抽脂等等,那個是需要定期追蹤,甚至可能會出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醫生跟或是我們的醫療團隊,需要去做一個關心跟關懷,那這個時候如果你在韓國做完,回台灣可能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回診上會造成很多的一個麻煩,然後責任的歸屬問題,也是一個很大的一個因素。」
醫美旅遊夯,但專業的醫療行為,除了先多做功課,也要找專家諮詢,千萬不要回國後,連自動通關都不認得。
延伸閱讀:
女星Melody分享保養心法 自曝堅持「3大目標」養出逆齡感
【本文由《TVBS新聞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