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無藥可用,我們只好認命,但明明有藥我們卻用不到,當然就是悲哀啊!」罹患晚期肺腺癌的陳大哥,一語道破無腫瘤基因突變患者的無奈,明明國際指引的優先建議是免疫藥物合併標準 化療,但健保尚未給付,他先拿勞退金 200 萬自費治療救命,但每個月將近 20 萬的自費壓力,他很擔心:「當救命錢花光了,未來該怎麼辦?」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百億癌症新藥基金」(以下簡稱癌藥基金)今年先挹注 50 億公務預算,健保署已公開表示晚期肺腺癌的免疫藥物合併標準化療可望在今年第一季給付,癌友都對癌藥基金給付救命藥寄予厚望,盼減輕自費負擔,呼籲健保署跨出接軌國際治療指引首選建議的第一步,就從肺癌開始。
癌症病人因健保給付癌藥速度慢、限縮給付癌藥,多數癌友和陳大哥一樣,面臨有藥用不到的困境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 2023 年調查顯示,癌症家庭逾 6 成有自費經驗,其中約 4 成 5 的自費用於 健保未給付的藥品,財務負擔沉重。
本會倡議多年的癌藥基金政策,今年順利落地,由行政院撥補 50 億公務預算成立,衛福部已宣示 將用於臨床實證強、尚未納入健保給付的藥品,以減輕癌友的自費負擔,並以接軌最強證據力的 NCCN 國際治療指引 Category 1 及首選(Preferred)建議的癌藥為優先,且發生率和死亡率都排名第 一的肺癌,已被列為優先盤點健保給付與國際指引落差的重點癌別之一。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肯定衛福部看見癌友的治療困境,癌藥基金的用途很明確,即加速收載科學證據力強、因財務衝擊大而尚未被健保給付的藥品,既然如此,呼籲健保署在使用癌藥 基金收載符合條件的藥品時,應落實賴清德總統「好藥」要先用的治癌主張,以加速收載讓癌友盡 快有好藥用為優先,不應再陷入總額內財務衝擊的思維,才是癌藥基金的政策目的和癌友之福。
賴總統擘劃的「健康台灣」願景,2030 年要實現降低癌症標準化死亡率三分之一的目標,「頭號 殺手肺癌是重中之重!」蔡麗娟強調,肺癌病人以肺腺癌居多,特別是無腫瘤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 癌病人,目前多數仍停留在傳統化療,病人一直沒有好藥可用,迫切需要國際指引首選建議的免疫 藥物合併標準化療來救命,以降低肺癌死亡率。
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國內每 5 個死於癌症的病人當中,就有 1 人是遭肺癌奪命,肺癌可怕在於 早期幾乎無症狀,逾半患者確診時已晚期。蔡麗娟強調,除持續擴大早期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 外,強化晚期治療可更直接降低肺癌死亡率,以病人數最多的晚期肺腺癌為例,目前最大治療缺口就是免疫治療組合,健保署已公開表示要接軌國際指引的首選建議,即免疫藥物合併標準化療可望 於今年第一季給付,無腫瘤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病友殷殷期盼癌藥基金能讓他們有好藥可用,可以活下去。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健保接軌國際治療指引首選建議 給付晚期肺腺癌免疫藥物合併標準化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