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至2024年,人民幣擴張主要策略包括與其他國家央行簽署金融合作協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利用新冠疫情全球產業鏈危機和俄烏戰爭,增加使用人民幣範圍。
1.金融合作協議、國際儲備貨幣
在金融合作協定方面,中共與英、美、歐盟、日本、澳洲等簽署了金融合作協定,以推動人民幣在英鎊區、歐元區、美元區等地的使用,同時,中國金融市場有限度開放,提供更多人民幣資產、債券和股票等金融產品,吸引了更多國際投資者包括歐盟不同的投資者,人民幣在歐盟金融市場產品的份額有所增加。中國主權債首次在倫敦發行,允許債券通包括北向通(海外投資者買入中國債券)和南向通(中國投資者買入外國債券),外國銀行作為承銷商參與二級市場的交易中國債券。中共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選定歐美日有影響力的銀行如滙豐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德意志銀行、瑞士信貸巴克萊銀行、三菱日聯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增加對相關國家和國際上使用人民幣,其中包括計價和投資。2015年,中共央行實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機制,提高對在岸人民幣和離岸人民幣的連接,並控制匯率,推廣人民幣國際債券。
2016年,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所佔份額為10.92%,次於美元41.73%和歐元30.93%,高於日元和英鎊。根據這個組織規則,每個國家的份額取決於全球經濟中的相對重要性,成員國的份額決定了向其基金.組織出資的最高限額、投票權以及融資數額(貸款限額)。此外,上海黃金交易所推出人民幣計價黃金交易,以提升人民幣在全球黃金市場的影響力,並增加黃金儲備,降低匯率風險。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債券通向外國投資者開放。2018年,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推出人民幣計價原油期貨,擴大了大宗商品交易中使用人民幣。同時,人民幣國際支付系統CIPS擴展,減少了美元清算依賴。2019年:俄羅斯、中國等國加強去美元化合作繼續,以人民幣進行能源交易。
2.新冠疫情全球產業鏈危機和俄烏戰爭投機
從2020-2021年新冠疫情期間,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基地,許多全球企業依賴中國生產的商品。隨著疫情導致其他地區的供應鏈中斷,許多國家為確保國際貿易不得不通過人民幣進行結算,從不同數據來源看,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增加,尤其在俄國、非洲和東南亞,人民幣廣義貨幣M2也增長。2024年8月,人民幣短暫成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一度超越歐元。《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生效,推動了人民幣在亞太區域貿易結算中的使用。
俄烏戰爭爆發後,西方對俄羅斯資產凍結,並導致俄國主要銀行的SWIFT系統斷鏈,中共進一步強化了俄羅斯關係,人民幣交易比例尤其在能源方面大幅上升。此外,擔心遭到制裁或將人民幣作為美元的部分替代品,一些國家如伊朗、巴基斯坦、阿根廷、巴西,其貿易以人民幣結算支付比例也上升,同時也增加人民幣儲備。在此背景下,中共藉機擴大跨境支付系統(CIPS),人民幣的跨境結算大幅增加。
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共長期戰略,新冠疫情和俄烏戰爭加速了這一進程,自2016年起,儘管美元仍是全球主要貨幣,但由於美國開始推行單邊主義為主導的政策,不少國家尋求減少對美元的依賴,這導致了美元在全球範圍內的信用壓力增大,也使人民幣藉機繼續擴張。
請讀續篇中共貨幣的國際策略、軌跡、效果(下): 對人民幣擴張的評估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中共貨幣的國際策略、軌跡及效果(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貨幣擴張
陳光誠:病毒溯源追責中共 終於排上日程
關機重開或改革?VOA與RFA停擺的影響難以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