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哲明 圖片來源|劉宇翔攝
在建築產業的數位浪潮中,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術正逐步改變傳統設計與施工模式。而在這場變革中,卓展耀憑藉豐富的實務經驗與持續學習的精神,成為推動BIM技術應用的重要推手。現任地樺營造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規劃部BIM整合中心經理,不僅在業界累積了深厚的技術功底,更致力於讓BIM技術在工程設計、施工管理中發揮最大效益。
地樺營造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規劃部BIM整合中心經理卓展耀。
從學習到實踐 打造堅實的BIM基礎
回顧求學時期,就讀宏國德霖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空間設計組),在學期間就展現出對建築產業的濃厚興趣。他不僅熟練掌握AutoCAD等繪圖軟體,更早早接觸BIM技術,透過Revit確保建築圖面的一致性,使平面、立面、剖面能夠完全吻合,為日後的專業發展奠定基礎。
卓展耀表示,「當時BIM技術還沒有現在這麼普及,但我相信它能解決建築設計與施工之間的資訊落差。」
從設計事務所到營造業 見證BIM的價值
畢業後,在童志祥建築師事務所,負責Revit繪圖。當時,Revit的應用尚未廣泛,使用過程繁瑣,導致許多人對這項技術卻步。然而,堅持學習,認為雖然前期耗時,但後期修改與協作的便利性,將使整體效益大幅提升。卓展耀表示,「那時候白天繪圖,晚上開會,經常加班到深夜。但也因為這樣,讓我更深刻體會到BIM在提升工作效率與數據精確度上的雙重價值。」
隨後,加入了瑞助營造,開始接觸公共工程標案,運用BIM技術進行建築設計與提前檢討建築行為,確保工程協調統一。新北市板橋區國民運動中心與高雄市左營區國家運動訓練中心等大型工程,都是他參與的重要項目。BIM技術引入,使得設計階段的協作緊密「BIM的應用不只是畫圖,而是讓所有專業團隊可以在設計階段就解決問題,減少施工時的錯誤與重工,這才是它最珍貴的價值。」
挑戰私人統包建築工程 拓展BIM應用範疇
在地樺營造任職後,卓展耀的工作範圍從公共工程延伸到私人統包建築工程,負責建築結構、機電工程、等各項繪製與協調工作。他認為,BIM技術的導入,讓各專業團隊能夠更順暢地合作,在設計階段即提前發現潛在問題,避免施工現場的衝突與延誤。
建築外觀暨防震模擬。
他分享道:「過去我們常見到施工現場才發現錯誤,導致趕工或額外增加成本,但現在透過BIM,我們可以在設計時就找到問題,讓施工過程更順利。」卓展耀也經常帶著平板電腦親自前往工地,核對設計與施工的一致性,確保每個細節都符合BIM數據模型。他認為,BIM的核心價值就在於「先在電腦中建造一遍建築物」,提前發現並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升整體建築品質與效率。
地樺營造公司外觀。
BIM技術的未來與人才培育
談及BIM技術的發展充滿期待,目前主要BIM的應用仍主要集中在大型公共工程,目前業界將逐步擴展至私人建築項目,甚至涵蓋更多層面的數位化管理。BIM技術的推廣需要整個產業鏈的共同努力,包括業主、設計單位、施工單位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與協助,唯有各方共同參與,才能真正發揮BIM技術價值,推動建築產業的數位化轉型。
「BIM能夠與AI、大數據技術結合,未來的建築管理將會更加精準與高效。」此外,希望能夠培養更多具備BIM能力的年輕人才。卓展耀建議相關科系學生應同時學習2D與3D繪圖,並建立完整的建築空間概念,以應對未來建築產業的變革。「未來的建築產業不只是繪圖或施工,而是數位整合與智慧管理,BIM將成為這個產業的核心技術。」
用數位科技 打造未來建築
以其豐富的實務經驗與對BIM技術的深入研究,在建築數位轉型的道路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跡。他的職業生涯見證了BIM技術如何提升設計、施工與管理效率,並為業界樹立了數位建築的典範。「數位化不是未來,而是現在正在發生的變革。BIM技術的發展,將讓建築產業邁向更高效、更智慧的時代。」
隨著BIM技術的持續發展與應用,站在這場建築革新的浪潮上,帶領團隊探索更多可能性,為建築產業開創嶄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