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睏通常是因為春天季節變化、人體生理時鐘調整等多種因素所引起的困倦和疲勞狀態。
許多人在春天容易出現想睡覺、無精打采、精神不集中的感覺,甚至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春天不僅帶來了溫暖的氣息,卻也帶來了許多與季節相關的健康現象,其中春睏即是春季特有的疲倦和困倦現象。唐詩《春曉》:「春眠不覺曉」即是春睏的最佳寫照。
春睏是一種指在春季季節變化時,人容易出現的疲倦和困倦感。根據好食課營養師何采璇撰文指出,春睏(Spring Fatigue),顧名思義就是春天就容易睏跟嗜睡,主要原因是因冬天時為了維持體溫恆定,血管會收縮,但等天氣回暖時,四肢血管舒張,身體耗氧增加,導致供應腦部的血氧相對減少,身體便會有懶洋洋無力感。
根據癌症關懷基金會資料指出,中醫認為春睏是因為春天大地回暖,降雨量增加,濕氣偏重,會削弱脾臟運化的功能,特別是原來就氣虛或脾虛的人,體內的濕氣無法排出,導致身體「濕重」,因而讓人感到疲倦,甚至容易水腫、皮膚過敏、長濕疹。西醫則認為春睏是腦部缺氧的現象。
為什麼會春睏?
春睏是指在春季,有些人會感到困倦、疲倦、缺乏精神的狀況,尤其是當氣溫回暖、白天變長時,身體的生物節律和其他生理反應可能會出現一些不適應的狀態。以下是春睏發生的幾個主要原因:
- 季節變換的影響:春天是從寒冷的冬季向溫暖的夏季過渡的季節,氣候的劇烈變化常常對人體的適應能力構成挑戰。在冬季,低溫環境使人體處於低活躍狀態,隨著氣溫回升,人體需要調整以適應新的環境。在這過程中,身體可能會出現調節不完全的情況,導致體力下降,出現嗜睡感。
- 生理時鐘的調整:人體的生理時鐘受到光照、溫度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在春天,白天的時間變長,陽光的強度增加,人體的褪黑激素分泌量改變。褪黑激素是一種影響睡眠的激素,當褪黑激素分泌過多時,易使產生嗜睡感。隨著春天陽光逐漸增多,人體的生理時鐘開始調整,因此許多人會感到疲憊,出現想睡覺的現象。
- 免疫系統的負擔:冬季氣候寒冷,人們多處於封閉的室內環境,空氣流通較差,容易導致病毒和細菌的累積。春天隨著氣溫回暖,細菌和病毒活躍度增加,免疫系統需更努力運作,因此免疫系統的負擔過重也可能導致身體出現疲倦和困倦的情況。
- 春季過敏:春天是過敏的高發生季節,花粉、塵蟎等過敏源增加,許多人會出現過敏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水等。雖然這些過敏症狀不致命,但可能導致體力下降,增加嗜睡感。此外,過敏引發的發炎反應也會導致身體更加疲憊。
- 生活習慣的變化:在春天,許多人開始增加戶外活動,尤其是隨著溫暖的天氣到來,許多人選擇外出運動、旅行或進行其他活動。儘管運動對身體有益,但如果沒有合理安排,可能會讓身體在短時間內疲勞過度。此外,春季的氣溫變化也可能影響睡眠質量,許多人由於天氣忽冷忽熱而導致睡眠不穩,從而影響白天的精神狀態。
春睏有哪些症狀?
春睏通常是因為春天季節變化、人體生理時鐘調整等多種因素所引起的困倦和疲勞狀態。其症狀表現通常比較明顯,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春睏症狀:
- 持續的困倦與嗜睡
- 精神不集中
- 頭昏腦脹
- 體力下降、疲勞感加劇
- 睡眠品質差
- 過敏症狀加重
- 情緒波動
- 食慾變化
如何緩解春睏?
春睏並非無法避免的現象,透過調整生活方式和健康習慣,可以有效緩解困倦感。以下是一些緩解春睏的方法:
- 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春季氣溫變化較大,可能影響我們的睡眠質量,因此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非常重要。盡量每天保持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時間,避免熬夜,幫助身體逐漸適應新的生物節律。如果春天早晨陽光較強,可以考慮在早晨增加適當的戶外活動,幫助身體調整生理時鐘。
- 合理飲食,增加營養攝取:飲食在春季調整中發揮重要作用。春天時,由於溫度回升,人體的食慾可能會發生變化,但為了維持身體能量的平衡,合理的營養攝取非常關鍵。增加富含維生素、蛋白質和礦物質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全穀類、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魚、雞肉、豆類等),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緩解疲勞感。
- 增加戶外活動,適量鍛煉:春天是最適合戶外活動的季節,適度的運動不僅能提升身體的免疫力,也有助於提高精神狀態。走路、跑步、騎車等有氧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氧氣的供應,緩解嗜睡感。同時,曬太陽也有助於調節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使身體的生理時鐘更穩定。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春季是過敏的高發生季節,空氣品質也可能受到花粉、塵蟎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清潔和換氣,避免過敏源的積聚。如果有過敏史的人,可以選擇適合的防過敏藥物或採取一些預防措施,如使用空氣清淨機、戴口罩等。
- 適量的午休:春天容易感到困倦,適量的午休能夠幫助恢復體力,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午休時間不宜過長,最好控制在20~30分鐘左右,避免影響晚上的睡眠品質。
- 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春季氣候變化大,人的心理狀態也容易受到影響。為緩解春睏,可透過冥想、瑜珈、深呼吸等方式,幫助放鬆身心,保持正向樂觀的心態,避免因季節變化而引發的焦慮感或情緒波動。
春睏中醫解方
彰化馬光中醫診所林良鴻醫師指出,春睏常起於立春並持續至清明前後,而一天之中的早上9~11點與下午3~5點尤為明顯,常見症狀有疲倦、精神不濟、肢體乏力、思緒不清晰,嚴重時更有胃口不佳、腸胃脹氣、排便不暢等消化道症狀,並合併有腰痠背痛、心情鬱悶、水腫等現象。
林良鴻提供以下4方法有助於緩解春睏:
- 多梳頭:梳頭能刺激頭皮上多處穴道,並透過刺激密布的微血管網,促進頭面部血液循環,升提周身陽氣,有效恢復精神、增強記性及專注力。
- 多從事戶外活動:每天於戶外從事15-20分鐘的有氧運動,增加對太陽的曝曬,能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有效提升精神、消除疲勞感,擺脫各種春睏及鬱悶的情緒。
- 補充營養:春天宜養肝,因此可多補充綠色蔬果,其中以韭菜、芹菜、蔥為首選,不僅有助於升發肝氣,也能驅散體內的風寒濕氣。此外,搭配蛋白質的補充,及利水除濕的食材如薏仁、山藥、芡實等,有助脾胃運化,強化生理機能。
- 推薦食譜:如薏仁蓮子山藥雞湯、韭菜蛋絲等。
林良鴻中醫師推薦2道食療,有助於緩解春睏。(圖/馬光中醫診所 提供)
參考資料:好食課、高雄榮民總醫院全球資訊網、癌症關懷基金會、馬光中醫診所
【延伸閱讀】
春天愛睏又心浮氣躁?「梳頭」竟有助提神!洛桑加參親授養生秘訣:梳頭梳3穴位更有用
沒精神、想睡覺...「春睏」是濕氣重警訊!別讓身體水腫、濕疹,中醫師教你5招:原來要吃「青色食物」助排毒
責任編輯:林勻熙
核稿編輯:陳宛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