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成人預防保健服務自114年起,將30歲民眾納入,提供5年一次免費的腎功能篩檢。(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台灣,每8名20歲以上成人,就有1人可能發生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達12%。由於慢性腎病早期症狀不明顯,患者往往在腎功能顯著下降時才被診斷出來,死亡與透析風險大大提高。為此,國健署擴大成人健檢補助範圍、下修篩檢年齡;健保署也於3月1日通過慢性腎臟病治療新藥納入健保給付,並結合腎臟病照護計畫為給付條件。今(2025)年世界腎臟日以「你的腎臟健康嗎?」作為行動主題,呼籲民眾定期篩檢,及早發現腎臟問題,守護腎臟健康。
10大死因「腎病」入列!國健署下修篩檢年齡
今年世界腎臟日呼籲腎臟病是一個無聲疾病,容易發現時已是晚期,鼓勵重視定期篩檢。慢性腎臟病健保支出112年達592億,是國人前十大死因之一,於全球每年奪走140萬生命,除了慢性腎臟病本身的危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共病風險尤其不容輕忽。
為此,國健署除擴大成人健檢補助範圍、衛教諮詢增加慢性腎病期別提示,國健署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也自114年起,將30歲民眾納入,提供5年一次免費的腎功能篩檢,預計將有320萬人受惠!
擴大成人健檢補助範圍
- 健康行為檢查
- 身體檢查
- 抽血檢查(新增尿酸檢查)
- 尿液檢查
- 衛教諮詢:新增慢性疾病風險評估、腎病期別提示
下修篩檢年齡至30歲
年齡層 |
享有免費腎功能篩檢 |
65歲以上 |
每一年一次 |
40歲~64歲 |
每三年一次 |
30歲~39歲 |
每五年一次 |
SGLT2抑制劑擴大給付,「全人全程全照護」延緩進入末期
慢性腎臟病友除了疾病威脅外,更擔心走入晚期的沉重醫療費用壓力。為降低腎友負擔、鼓勵安心治療,健保署於3月1日通過將慢性腎臟病治療新藥納入健保給付,擴大SGLT2抑制劑用於給付糖尿病的健保給付範圍,適用於慢性腎臟病和心衰竭,期望能藉新治療延緩病程、降低心血管共病風險等優勢,讓慢性腎臟病患病況及早獲得良好控制。
此外,給付更搭配「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與「末期腎臟病前期(Pre-ESRD)病人照護與衛教計畫」,建立完善「全人全程全照護」系統,為所有病期慢性腎臟病患者提供持續性的健康追蹤和新型藥物治療支持。石崇良表示,在藥物介入與生活型態的調整,能夠延緩洗腎至少10年。
|
初期慢性腎臟病計畫 |
未期腎臟病前期計畫 |
院所要求 |
腎臟、心臟、新陳代謝專科,或通過認證醫師一位。 |
僅限腎臟科醫師,需組成照護團隊 |
收案對象 |
Stage 1、2、3a 期病患 |
Stage 3b、4、5 期及蛋白尿病患 |
每年定期追蹤次數 |
2次/年 |
3~4次/年 |
Upcr |
2次/年 |
1次/年 |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石崇良署長分享健康臺灣腎病防治計畫。
腎功能好不好?五字訣自我檢視
台灣腎臟醫學會祕書長許永和指出,平日可以自我觀察有沒有「泡水高貧倦」,即:
- 泡泡尿
- 水腫
- 高血壓
- 貧血
- 疲倦
等五大症狀。除此之外,定期腎臟篩檢是最直接的方式,建議民眾應共同響應、多加利用。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醫師表示,腎臟病的病情照護往往也與病友的生活習慣、健康觀念息息相關,舉例來說如三高控制、規律運動、按時使用藥物等等,都需要長期專業與高強度的個人照護才能建立。
▲台灣腎臟醫學會吳麥斯理事長分享台灣慢性腎臟病的治療現況與突破。
延伸閱讀
40歲後腎功能走下坡!醫點名「8大高風險群」要注意,教你4方法預防腎臟病找上門
責任編輯:曾耀儀
核稿編輯:陳宛欣
延伸閱讀: